首页 陇州

文化中国|非遗文化:陕西威严、慑人的社火脸谱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7-07 02:37)
文章正文

陕西社火脸谱流行于陕西民间。“社火”泛指节日迎神赛会所表演的民间杂戏。“社火”起源很早,大约可追溯至隋唐时代,至今尚在民间流行的社火与古代社祀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社火古称“射火”,其一词见于古籍中多处,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九:“立春前一日,太宗迎春于城东蕃厘观,令官妓扬社火;春梦婆一,春姐二,春吏一,皀隷二,春官一。”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庆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午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水浒传五十八回:“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由此可见社火是我国古代人民在节日戓酬神或祭祀中的风俗活动。它在中国至少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源于对古老与火的崇拜,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在社火活动中的跳神、社戏,所表现的内容全是用来祭祀拜神,取其以正压邪,祈求吉祥。“社”为土地之神,“火”即火祖,实为传说中的火神,崇拜社神、火神,歌午祭祀,才会使人们获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才能使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脸谱,是一种在社火活动中绘制在脸上的装扮手段,也称“代面”。它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起来的,因此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陕西系周朝的发源地,有些社火脸谱至今还残存着周文化“大傩”涂脸的痕迹,经过不断从绘画、设色、章法、布局上的大胆构思与奇特想法,利用色彩块面及图案线条穿插变化,奇丽产生了线条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重,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给人一种更原始、更清新、更自由的想象空间,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程式。

陕西社火脸谱造型着重额、眼、鼻、嘴形变化。额上图形主要象征身份、性格、职司等。如轩辕额上画太阳,雷神额上画闪电。同时它还巧妙运用色彩和花纹,去表达刻画诸神的忠、奸、善、恶、美、丑、勇敢、懦弱等。还有的为突出表现凶煞之神,猛兽的残暴性格,故意在脸上粘上许多角状疙瘩,造成狰狞气氛。但总的来说社火脸谱朴实无华,开脸严谨,艺人们还会用自已听编的口诀对不同人物进行不同的脸谱处理,在画眼、画眉、画口、挂髯上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加进自已认可象征性、寓意性的处理,使观众对人物的身份一目了然。如红为忠、白为奸、黑为正、黄为残暴、蓝为草莽、绿为义侠、金银为神妖等。脸谱还会用对脸的手法,也就是用对称的色块与花纹组成,这点与程式化了的京剧脸谱十分相似,但有些如凶猛的“破脸”与恶神“悬脸”,是陕西社火脸谱独有的,任何种戏曲脸谱不可替代。社火脸谱在绘制中必需十分小心,一张脸的“天庭”、“地阁”、“四方”、“五位”,笔笔都得到位,绝对不可弄错,即使想在上面想进行些艺术发挥,亦必需服从剧情内容的需要,这也是民间对时间、空间的一个集中表现,所以把每张社火脸谱,说成是中国民族风味浓厚,绘声绘色的精致艺术品决不过分。

绘制社火脸谱色彩,大部份选用鲜明的原色,常用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黑色、金色、蓝色、粉红色等,此外还用些青、紫、赭石、褐色、银色作为衬色,这些颜料大多是在矿物中提取,后尓用百分之四十的蜂蜜,百分之三十的鸡蛋清和冰糖水渗调制成,除此之外,还用其它各式材料进行搭配,如用鸡蛋壳粘贴脸部额头、眉弓、脸颊、下颌处,造成脸部隆起的疙瘩状,并加以彩绘,增强脸部的凶险气氛,使这一张张既色彩对比强烈,又简洁稳重,具备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脸谱,通过民间艺术家之手,形象地成了午台载歌载午的主角。在静止时,单独还可成为一种移植在辟邪马杓、木雕面具上类似饕餮形象脸谱,为旧俗逐鬼驱疫消灾吉祥之物。

陕西社火脸谱内容上着重表现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如《山海经》等,它是我国巫文化体系流传少下来的宝贵民族文化遗产,它的艺术不是表现某种真实事物,却是表现一种精神象征,这就是社火脸谱的艺术魅力独到之处。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