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秀!这就是陇南最靓丽的名片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6 13:38)
文章正文

生态陇南 绿色崛起

——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地处秦岭和岷江夹角地带、嘉陵江上游的陇南,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十三五”期间,陇南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整改各类突出问题为抓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国家级绿色矿山——金徽矿业。

每当傍晚,夕阳斜照,天空尽染红晕,西汉水畔碧波荡漾,沿河风光带暗香萦绕。人们或漫步河岸,或驻足观景,或嬉戏玩耍……随着暮色深沉,灯光骤亮,光影交错,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让当地群众感叹,家乡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

2020年,陇南市区优良天数比率为98.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全年空气环境质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地表水稳中超好,18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一个个数据、一项项荣誉,只是陇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陇南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把建设美丽陇南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成为陇南最突出的优势和战略资源,绿色成了陇南最闪亮的名片。

▲秋染磨坝峡。摄影/吴生平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

生态对于陇南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资源、是财富,更是福泽后代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

多年来,陇南始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把建设美丽陇南作为奋斗目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生态成为陇南最突出的优势和战略资源,绿色成了陇南最闪亮的名片。

破解生态难题,考验的是决心、勇气还有担当。

陇南,东接陕西,南通四川,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境内山川秀美,河流广布,气候宜人,物种丰富,享有“陇上江南”之美誉。辖区内有大熊猫国家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10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河流补给区,也是国家西部“三屏四障”秦巴山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跨界跨流域环境风险隐患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陇南坚持底线思维,精心谋划,与周边省市建立了跨界环境执法、监测、应急联动机制,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提供了保障。

▲白龙江畔栖息的白鹭。摄影/冉创昌

陇南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出台《陇南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建立健全了49个部门和单位235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成立了陇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保护“1+10”组织体系已然形成。

随着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的逐步展开,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1900人参观环境监测、城市污水处理、危废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让公众与环保设施“零距离”接触,扩宽公众参与渠道,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

与此同时,随着环保进校园、进社区、禁塑、垃圾分类活动的不断推进,环保理念进入了千家万户,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成了新风尚。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随着我市环境质量的持续稳定向好,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祥宇油橄榄绿色厂区。

坚持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陇南的天空,常常是湛蓝湛蓝的,薄薄的白云随风浮游,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即视感。一组组“陇南蓝”图片经常火爆微信朋友圈。

拧开水龙头,流出的自来水,水质堪比矿泉水,清澈而甘甜。

没有污染的土壤生长出的蔬菜、水果被称为“绿色食品”,康县黑木耳、武都橄榄油、武都花椒、两当狼牙蜜、礼县苹果、礼县大黄、成县核桃获得了地理标志商标。礼县大黄,成县核桃、龙神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守护好陇南这一方青山绿水,是陇南义不容辞的责任。

▲高山草甸黄疙瘩。摄影/冉创昌

为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陇南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

——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采取调度、通报、约谈、现场督办等手段,全面落实工业企业升级改造、施工场地扬尘防控、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燃煤锅炉综合整治、煤炭经营市场规范化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建成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和遥感监测系统,充分发挥空气自动微测网点作用,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企业碳排放核查及排放监测工作,不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准化管理水平。经过努力,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工作任务清单销号和定期预警通报制度,持续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市11个地表水考核断面、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

——在推进净土保卫战方面,制定印发了《陇南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陇南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十三五”规划》,完成了全市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特别是近五年来,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中,既注重立行立改,更注重着眼长远,从制度机制入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实实在在的数据,扎扎实实的成果,凝结着每一个陇南人的心血和奋斗。

如今的陇南,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山是绿的。行走在这个天然氧吧,每一次呼吸清新香甜、心旷神怡。

▲碧波行舟。摄影/冉创昌

贯彻新发展理念

为高质量发展撑起绿色“保护伞”

时下,漫步陇南,满眼可见千里沃野、诗意河山;随处皆是春波碧草、盈盈绿意,一幅生机盎然的绿色画卷徐徐舒展开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命名表彰了全国16个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45个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两当县被授予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成为我省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同时,两当也成为不少外地游客眼里的“世外桃源”,许多人慕名前来体验远离大城市的“慢生活”。

“保护母亲河,不让一滴未经处理的污水流进白龙江。”武都区汉王镇污水处理厂,是全市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承担着市区所有的污水处理,日处理能力达30000立方米。对于水的治理,我市实施“重拳出击”“猛药治沉疴”,处罚与治理相结合,确保陇南水安全。

▲白龙江畔灰鹳鸣。摄影/梁新勇

立足于此,近年来,陇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发展的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中之重,相继推出一系列战略决策、行动方案和制度设计,绿色发展的“紧箍咒”越念越紧。

绿色发展,带来的是焕然一新。在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上,陇南用心呵护绿水青山,深入挖掘绿色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陇南的绿色底色愈发鲜亮,绿色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良好的空气、水、土地资源也为全市发展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市花椒、油橄榄、核桃、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1000万亩,年产值超180亿元,特色产业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达3200多元,真正挑起增收致富的“大梁”。

重点做好“山水”文章,陇南还大力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特色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经济发展效益。

“铁拳治水”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水”摇身一变,成了“富民泉”。位于宕昌县哈达铺镇的宕昌县恒盛堂原生态健康饮品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扶贫企业,生产的畅锶矿泉水因水质优良已经远销内蒙古、西安等地,每年为工厂所在的玉岗村带来固定分红39万余元,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好“风景”换来了好“钱景”。值得一提的是,陇南累计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2000多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4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5亿元。

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实现资源开发和技术创新、恢复治理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方共赢。值得一提的是,陇南十多年来没有新批一座水电站,没有审批一个“两高”项目。

▲裕河金丝猴。摄影/冉创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良好的生态,也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现实。在陇南境内,大熊猫、金丝猴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一群群美丽的白鹭定期来白龙江畔越冬,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也惊喜出现……这便是陇南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丰硕成果的最好佐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未来的陇南,将成为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融合甘陕川元素的特色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