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满城新景入画来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6-26 13:37)
文章正文

  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阡陌相交;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康农宅星罗棋布;一栋栋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一片片叠青铺翠的绿地悄然呈现……走马甘肃武都城乡,处处可以感受到城乡统筹发展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理念,按照“美丽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陇蜀之城、橄榄之城”的定位,充分利用山水相依、地势狭长的城市空间,着力打造“精致”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使广大市民在优美的城市环境中,真切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科学规划,打造城镇建设新亮点

  “感觉这几年武都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城里乡下都面目一新,规划设计也越来越合理,新老城区都有学校和休闲娱乐场所。我们老百姓日子也越过越和美。”市民王女士说起武都的变化滔滔不绝。

  规划是生产力,更是城镇建设的灵魂。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坚持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对城市总规和修建详规进行了修订完善,推动城市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生态环境等规划“多规合一”,依托区位特点,做足山水文章,切实把“两山夹一河”的地理劣势转变为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拉大城市框架,形成了以两水、吉石坝、旧城区、东江新区、马安新区、汉王等为主的城市发展布局。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从群众最盼望、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完成了污水处理厂易地新建、两水后坝水源地保护、城区供热扩面、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填埋场等系列生态工程,拆除、改造燃煤锅炉97台,城市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处理率达100%,污水处理率达98%,供热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实施了路灯升级、巷道硬化、公厕改造、夜景照明、停车场配建、过街天桥等便民项目及19个5455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对389栋涉及10303户老旧小区住宅进行改造,建成了东至汉王罗寨、西至两水后坝长达22公里的长江大道,构成了“三横两纵”总面积达223万平方米的道路网络,使武都区城市建设在扩规模、强功能、提品质上迈上了新台阶。

  精品建城,打造魅力新形象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以白龙江为依托,修复生态,打造水景,使天更蓝水更绿,引来成群白鹭、苍鹭、鸳鸯、野鸭等数十种珍稀鸟类在白龙江河谷休憩繁衍,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加大城区南北两山和白龙江两岸绿化进程,打造百公里油橄榄产业带;按照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加强城区供排水管网建设,对城区所有排洪排污沟道进行修缮并定期进行清淤作业;加大南北两水生态治理,对北山13条泥石流沟道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治理,修建拦挡坝34座,挡土墙、排导堤、截水渠8.7千米,实现了城区无内涝、南北两山森林全覆盖的治理成效。

  高质量、高品位打造滨江步道、白龙江廊桥、锦鲤桥、北峪河休闲文化景观长廊,拓展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品位。在白龙江沿线打造集江南风情、民俗文化、儿童游乐为主题的东江水公园、白龙江湿地公园、滨江公园等连体滩地生态精品公园,成为市民健身、休闲、纳凉的主要去处和网红打卡之地。在钟楼滩、江南街道打造体现武都历史文化的钟楼公园和鼓楼公园,“两园呼应”底蕴厚重,营造了“陇上江南”的雅致风韵,展现了亚热带气候的独特风光,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8.7平方米,实现了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目标。

  齐抓共管,守护美丽家园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将城市管理工作力量下沉到街道基层、把城市执法和社区管理人员划分到具体街面,以城市507个网格为依托,构建了集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应用为一体的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城市管理工作步入经常化、专业化和规范化轨道。对城区环卫保洁通过购买服务实行市场化运营、政府监督管理模式,实现常态化保洁、机械化作业。持续推进“城市双修”,改造城市外立面,亮化楼宇和公路桥体,持续开展专项治理,清理破损户外广告牌及条幅小广告,规范门头牌匾。

  以油橄榄、花椒两大产业为主题,在城市楼体和公共建筑增添“橄榄绿”、涂上“花椒红”,将特色产业元素融入到城市路灯、标牌、雕塑、主题公园之中,彰显产业特色,丰富城市内涵。对城市建筑外观、色调、高度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注重城市天际线、楼际线的协调和夜间城市灯光映衬,达到显山露水、和谐自然的效果,营造了静谧祥和的城市生活氛围。

  如椽巨笔绘蓝图,满城新景入画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在城市建设中的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热血沸腾!四通八达的道路、清新秀美的环境、活力四射的城区正成为武都区厚积薄发、振翅起飞的生动体现,一幅魅力武都、文明武都、幸福武都的大美画卷正徐徐打开。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