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四):古代军事上的战略关隘
2017-12-15 00:44
陇山一带不仅是一条经济和文化交流通道,也是一处军事上的战略关隘。在陇山一带分布着许多重要的关口,扼守着陇关道的通行和文化的交流。
位于陇县西50公里的固关乡关山顶东坡洪家滩的大震关,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承担着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职责。大震关前方有两道峡谷,一条通秦家源,一条通老爷岭。其中通往老爷岭这条峡谷段是民国时期在古道基础上改建的凤陇公路,上山段为汉唐古道,当地人称“马道”。
从现在保留下来的路段来看,汉唐时期的关山古道,在峡谷内主要是沿河岸台地而行,然后在接近山脊时盘旋而上,巧妙地将一些小溪冲击平台连接起来,既形成了多处错车道,又可使路线在不断的缓冲中上行,这些的道路多用巨石砌坡,条石铺筑路面,宽度一般在3—4米,弯道半径一般在5—13米,在一些巨石当道的地方,当时还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在巨石上堆柴烧火然后迅速浇水冷却,以此在巨石上炸出裂缝再凿出车道,从而使这条路成了西出的主要通道。汉初在此设关,因地处陇山,故名陇关。
汉太始二年(前95年),汉武帝刘彻巡行回中,经陇关(今陇县固关乡洪家滩),因遇雷震,故改陇关为大震关。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改名大宁关,隋代复名大震关。西汉末年,王莽置四关(东函谷关、西陇关、南武关、北萧关)将军,遣右关将王福守此关。
东汉建武二年(26年),大司徒邓禹战赤眉义军于陇山。唐武德五年(622年),突厥入侵原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攻陷大震关。天宝十五年(756年),大震关使郭英义在此斩安禄山使高嵩。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入大震关,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大历三年(768年),凤翔节度使李茂真部将李晟率兵五千,出大震关,破吐蕃于临洮。
位于陇县西40公里的固关乡关山沟二桥的安戎关,为丝绸之路支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唐大中六年(852年),陇州防御使薛逵奏“……伏以汧源县西境切在故关,昔有堤防,殊无制置,僻在重岗之上,苟务高深。今移要会之中,实堪控扼。旧绝井泉,远汲河流;今则临水挟山,当川限谷,危墙深堑,克扬营垒之势,伏乞改为安戎关……” 自薛逵徙筑安戎关于陇山下后,大震关称故关,安戎关称新关。
安戎关与大震关相距10余公里,同为关防戎守处。因安戎关在陇关道上所起的作用与大震关相同,故新关的修筑从某种程度上代替了旧关,所以后人习惯上也称安戎关为大妞关[14]。此地两山对峙,当川限谷,形势险要,为逾越陇山西行的要道。后唐高祖乾祐元年(948年),王景崇叛乱,以凤翔附蜀。蜀将韩保贞赴援,出新关,屯军陇州。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逾陇关,攻取秦、巩诸州。明初徐达克陇州逾陇关。(未完待续)
注释:
[14]杨军辉:《关于唐大震关的几个问题》,《甘肃农业》2006年第6期。
((文章来源:宝鸡陇山文化征文、“陇山文化”微信公众号平台;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此文请点赞留言,欢迎转载,感谢光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