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市,古称陈仓、雍城,地处关中平原西部,西靠陇山,南依秦岭,北临陇东高原,渭水自西往东流过。
在一个寂静漆黑的夜晚,陈仓北部的天空划过一道流星,一颗陨石从天而降。惊起野鸡鸣声一片,有传闻是仙鸡降临,这是宝鸡名称的由来。
公元前763年,秦文公即位第三年,便迫不及待统领七百秦族男丁,走下陇西高原,来到了汧河与渭水交界之地。筑了一座城,叫做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
秦武公时期,在汧河、渭水之间修筑规模宏大的都城,名为雍都(今陕西省宝鸡市)。
秦国的都城雍都,其造型异于东方各国的都城,秦人并未一味模仿东方诸侯建造城邑。
东方各国的都城,一般由城和郭两个城池组成,城是国君和宗室所在的城池,郭是贵族和百姓以及市场所在的城池,郭比城大得多,而且城郭是分开的两座建筑。
战国时期的赵国都城邯郸,燕国下都武阳,齐国都城临淄,其郭的面积都在城的四倍以上,可见当时的理念是将国君和百姓分开保护。
秦国雍都则分为内城和外城,外城围住内城。内城是皇城,外城是贵族所在,百姓和市场所占比例很小,外城与内城的面积相当。
雍都这种内外城结构,避免了战争时期,城和郭都置于对方攻打的范围内,这样更可以集中兵力进行外城的防守。
另外雍都外城中百姓和市场的比例很小,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将百姓居住地和市场迁至城外,缩小外城的规模,也有利于防守。
秦国都城全新的设计显然是成功的,后世从汉朝起,所有朝代都继承了秦国都城的这种设计,即内外城结构,大皇城,守外城。
秦武公去世后,秦德公正式迁都雍。雍都位于关中西部,并不是关中的地缘中心。后世秦朝、汉朝、唐朝,都是在关中中部的咸阳和长安建都,作为关中地缘中心,交通中心,自然也更容易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公元前383年,秦献公即位第二年,便向东迁都到关中中部栎阳,后秦孝公迁都咸阳。秦人建都雍时间长达380年,雍都(宝鸡)是秦国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
陈仓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应该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成语里。
刘邦、项羽灭秦后,项羽立章邯为雍王,据有咸阳以西,包括陇西郡和上地郡,建都废丘。雍就是秦国雍都(后又名陈仓、宝鸡)的雍,雍都在关中西部,也就是雍国的正中央,章邯将雍都改名秦人建都前的古名陈仓。汉王刘邦拜治粟都尉韩信为大将军,总览北上三秦全局。
汉国大将军韩信总的战略,是派偏师修复子午道上烧掉的栈道,主力则从故道挺近关中西部的陈仓。简单说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中书谒者令灌婴率军民开山凿石,插木搭桥,抢修栈道。灌婴修复子午道,这可不是修给章邯看的,而是真的调动大批军力民力,目的就是修好子午道。章邯作为秦朝的少府,长期负责秦始皇陵、阿房宫等工程,对关中和秦岭的地势了如指掌,企图瞒过章邯骑哨的眼力,绝无可能。
关中南郑城外,大将军韩信高坐马背上,比拜将时更挥洒自如。他一身盔甲策马前行,外披泥黄披风,迎风拂扬,好一股睥睨天下的雄姿,风采如天将降临。
韩信令将军曹参作为先锋,踏上故道,攻占陇西郡的下辨。下辨以西,沿着嘉陵江的支流西汉水,有一条名为祁山道的通道到上邽。曹参坐镇下辨,令樊哙率一军沿祁山道,佯装攻击上邽。
樊哙刚出发,汉国将军郦商便率军北上,沿故道而上,突袭关中四塞之一的大散关。这里可以看出韩信用兵的思路,并没有把所有人马都投入,先用曹参拿下武都郡这一带,然后就地休整,由郦商接力攻击大散关和陈仓。
大散关的关口海拔约1200多米,两侧有崖壁对峙,诸峰峥嵘,南北深谷陡峭,号称“一线天”。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
郦商率军拿下大散关后,北进攻克陈仓,暗度陈仓之计完成。陈仓是秦国的雍都,章邯雍王的名称就来源于此,是秦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这里有秦国宗庙,附近埋着十几位秦国国君。
东汉末三国时,诸葛亮五次北伐,出祁山,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病逝于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城南约20公里,是一块地势险恶的黄土台原,高约120米,东西最宽约1.8千米,南北最长超过7千米,面积约12平方千米。五丈原的形状像一片树叶,北部较宽,南部狭窄并与秦岭连在一起。
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河,距渭河约3公里,东临石头河,西临麦李河,形势险要。
唐朝时,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慌忙逃到蜀地当了太上皇。唐肃宗在甘肃灵武即位,陈仓山复闻神鸡啼鸣,声传十余里,唐肃宗“初以陈仓为凤翔县,乃改为宝鸡县。”
宝鸡之名从唐朝始,一直沿用至今。2003年,宝鸡市的宝鸡县撤县设区,恢复旧名陈仓。
如今宝鸡是我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宝麟铁路、宝南铁路、西宝高铁、宝兰高铁在此交汇,是通往西北、西南的主要咽喉。郑州、石家庄等都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实际上宝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