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新疆博物馆二期正式开放,12件重点文物抢先看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2-07 17:50)
文章正文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文图/记者陈彦仿 实习记者赵莉)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新疆博物馆二期正式对公众开放。

走进新疆博物馆二期,新疆博物馆全新推出的“中央王朝统辖治理新疆主题系列展览”——《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呈列着从“先秦”到“清朝”各个时期的1570件/组精品文物,其中有500余件属于首次参展。

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介绍,二期开放使得许多精品文物首次走入观众视野。这些文物系统阐明了历代中央政权治理和对新疆的管辖,是准确解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也是深化和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研究的科学例证,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

参展需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

继续阅读——

文物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新疆故事

从先秦到明清,在新疆博物馆二期展出的文物,无一不在宣传新疆璀璨的历史文化,展现多元一体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疆博物馆整理出了12件重点文物,邀请您先睹为快——

青铜时代 :

陶器(一组)

哈密市天山北路墓地出土

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是天山北路墓地为代表的遗存。

这里出土的陶器器型多为鼓腹双耳,红衣黑彩,纹饰以几何纹为。这些陶器大多为手制夹砂彩陶,彩陶表面有黑色陶衣,纹饰以黑色矿料绘制而成。据彩陶等因素分析,其文化来源与甘肃西部的马厂晚期遗存、以及四坝文化有直接的承继关系。

战国时期:

凤鸟纹刺绣

托克逊县阿拉沟墓葬出土

凤鸟纹刺绣作为新疆地区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丝绣作品,充分印证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疆与中原地区就己经有了密切的联系,中原文化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该刺绣黄色绢地,用红、黄、绿(蓝)等丝线绣出凤鸟纹。这件绣品上的凤鸟纹与长沙楚墓出土的凤鸟纹饰相似,表明轻薄柔软的丝绸是古丝路上的重要商品。

汉代:

八龙纹金带扣

焉耆县金疙瘩遗址出土

八龙纹金带扣为馆藏一级文物。

金质模压捶揲成型,扣面凸显一条大龙和七条小龙,作群龙戏水状,在激流漩涡间翻腾跳跃,若隐若现,首尾相顾,扬爪摆尾,动感十足。

八龙纹金带扣应是汉朝封赏赠赐给西域城郭王公贵族的礼物。体现了汉代中央皇权对西域的统治权威,是“西域自古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真相的实物明证。

汉代 :

裴岑纪功碑

哈密地区巴里坤

原碑高139厘米、宽61厘米,已残断。原有文字6行,每行10字。碑文记载了东汉永和二年《137年)敦煌太守裴岑诛灭北匈奴呼衍王部的战役。

碑文可补史籍的缺佚,诚足可贵。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军平定伊犁,此碑拓传出,遂显于世。

录文: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

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

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首部

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

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

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

魏晋南北朝:

《西凉建初四年秀才对策文》

十六国时期 吐鲁番市哈拉和卓墓地出土

文书现存70行,均为楷书,为写本残卷。内容是关于西凉建初四年三个秀才的对策,主持策试的主考官是西凉王李暠。

策试涉及《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还涉及《战国策》《史记》 等史学典籍。这充分说明了当时吐鲁番注重经史的传统。

该文书揭示了秀才策试制度的程序,公文体式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察举制度的实物资料,对研究西凉李暠统治时期策试制度、政治思想有重要意义。

  唐代: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益谦、薛光泚、康大之请过所案卷》

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葬出土

文书记载了西州都督府户曹经办的三件请过所事宜。第一件事是:唐益谦的叔父前西州都督府长史唐循忠及其家人前往福州(今福建福州市);第二件事是:薛光泚前往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第三件事是:康大之前往轮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附近)征债。其中,唐益谦叔父的过所路线由龟兹(今库车市)至福州,中途经玉门〔今甘肃敦煌市西)、金城(今甘肃兰州市北)、乌兰(今甘肃靖远县西南)、大震(今陕西陇县陇山下)、潼(今陕西潼关县北)、蒲津(今陕西大荔县东、黄河西岸)等关津,远达千万里。

波斯银币

乌恰县发现

新疆出土的波斯银币表明波斯萨珊王朝与我国之间的贸易交往非常频繁。

这组钱币均为波斯萨珊王朝库思老二世在位期间铸造并发行的货币,全部为银制,打铸而成,呈不规则圆形,正面为库思老二世头像,背面装饰琐罗亚斯德教的祭火坛图案,两旁站立侍从。

库思老二世为萨珊王朝第23代国王,于公元590-628年在位。中国的丝绸和其它货物,沿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西运的同时,波斯等西方国家也输入大量货品到中国,除玻璃器、香料、宝石、银器、毛织物等,还有一定数量的波斯银币。

元代:

黄色绢面织金锦边袄子

乌鲁木齐市盐湖墓葬出土

通长124厘米,袖长(从袖口迄中缝)94厘米,腰围88厘米。以黄色绢为面,粗白棉布村里,袖窄长,腰部细束。在腰部钉有30道“辫线”。

其形制可实证《元史舆服志》记载,祆子袖口、领、肩部和下摆襟边等处均有织金锦做成的边饰。织金锦有片金和撚金两种。

菊瓣纹龙泉瓷盘

霍城县阿力麻里故城出士

瓷盘口径33.5厘米,高7.6厘米、底径18厘米。 龙泉窑瓷器多为古代民间实用器皿,其来自于浙江龙泉地区。而发掘地点为新疆霍城县阿力麻里故城。在元代,这里是新疆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有着非常繁荣的景象。龙泉窑瓷器能够远销4000多公里以外的新疆,并且保存完好,说明新疆地区的瓷器是沿着丝绸之路运输而来。这不仅说明元朝又一次实现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社会秩序稳定,统治者对贸易交流的推崇,以及强悍的军事力量,为经济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清代: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

现立于昭苏县格登山

《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又名平定准噶尔勒铭碑或格登山碑。

青砂质,分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额镌刻双龙戏珠图案,碑阳额题汉文“皇清”二字,碑文为满汉合璧。碑阴额题汉文“万古”二字,碑文为蒙、藏合璧,以汉字共240字。

碑文是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平定准噶尔的格登山战役而亲撰的四言碑文诗,主要记载了格登山战役的概况,赞颂了参战勇士的英雄精神,对于巩固清朝的国防,维护我国西北边疆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展馆里的碑属于复刻件,新疆博物馆采用3D扫描玻璃钢翻模技术进行复刻。

《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现保存在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内,在北京东城区国子监《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阴面也有相关记载。碑文为四面刻字,汉、满、蒙、藏文各一面。干隆帝于1755年五月亲撰并正书,汉、满文额篆书。

目前在展馆里的碑属于复刻件,新疆博物馆采用3D扫描玻璃钢翻模技术进行复刻。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