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一)北宋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1-08 06:11)
文章正文

  (公元960——1127年)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废除了后周恭帝柴宗训,改国号为宋,改元建降,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史称“北宋”。
  北宋陆续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小国,实现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统一,形成北宋地主政权与契丹(辽)奴隶主政权,以及存在于二两者之间的西夏政权的对立形势。北宋自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即位,到靖康二年(1127)徽、钦2帝被金人掳去,凡传9帝,享国168年。
  北宋的疆域,北接辽、夏,东南际海,西尽巴僰、约有今两湖、两广、福建、台湾、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山东、贵州12省市全部,河北省徐水县、天津市以南地区, 山西省平型关、岢岚县以南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黄河以南地区,青海省海东地区,陕西省神木、子洲以东以南地区及四川省大渡河以东地区。
  北宋初分全国为河南、河北、河东、关西、淮南、岭南、陇右、剑南东、剑南西、江南东、江南西、山 南东、山南西13道,淳化四年(993)十月又并为河南、河东、关西、剑南、淮南、广南、江南东、江南西、两浙东、两浙西10道。至道三年(997)改道为路,分全国为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南东、广南西15路,天圣年间(1023—1031)析为18路,元丰年间(1078—1087)改为23路。后又多次并省,路一下设府、州、军、在府、州、军之下设县。府、军非常制,故北宋的地方行政制度仍为路、州、县三级制。府设在军事和经济要区,军则只设在军事要地。北宋的路名和区划变动频繁,无一定规,大体上元丰末年(1085)的23路可代表其一代的制度。今陕西省有当时的永兴军路大部及秦凤、河东、利州、京西南4路各一部分。

                北宋永兴军秦凤利州京西南诸路部分图
                      永兴军路
  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设立关西道,至道三年(997)改为陕西路。辖区相当于今秦岭以北,长城以南,乌鞘岭以东,河南渑池县以西地区。其中包括今陕西和甘肃两省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西省运城地区及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地。共领3府、24州、2军,在今陕西省境内有2府、12州、1军。庆历元年(1041)分陕西沿边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4路,熙宁五年(1072)增设熙河路,其年十二月又以京兆、河中2府,陕、同、商、华、解、耀、虢、鄜、延、丹、坊、环、庆、邠、宁15州及保安军,置永兴军路,转运使司设在京兆府(今西安城),提典刑狱司设在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以凤翔府,秦、陇、凤、阶、成、泾、原、渭、熙、河、洮、岷12州及镇戎、顺德、通远3军置秦凤路,转运使司设在泰州(今甘肃省天水市),提典刑狱司设在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仍以永兴、鄜延、秦凤、泾原、熙河、环庆6路各设经略、安抚司。
  永兴军路辖地相当于今陕西省关中中部东部,商洛、延安2地区及榆林地区南部,山西省运城地区,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地,甘肃省庆阳地区及平凉地区东部。初领2府、15州、1军,后又升延、庆2州为府,增设银、醴2州及定边、绥德、清平、庆成4军。京兆、延安2府,华、同、耀、商、丹、鄜、坊、邠、银、醴10州,保安、绥德、定边、清平4军在今陕西省境内;河中府及解州在今山西省境内;虢、陕2州在今河南省境内;庆阳府,环、宁2州及庆成军在今甘肃省境内。
  京兆府 宋初为次府,大观元年(1107)升为大都督府。旧领永兴军路安抚使,宣和二年(1120)诏永兴军守臣不用军额,称京兆府。治所设在长安城,领11县。崇宁年间有户234699,人口537288。
  长安县 次赤,五代故县,境内有终南山、渭水、沣水和镐水,设有义阳、善政、同洛、苑西、华林、丰邑6乡及子午镇。辖区约为今西安市莲湖区全部,碑林、雁塔、未央3区西部,长安县西部及宁陕县东北部。
  樊川县 次赤,五代万年县,宋宣和七年(1125)改名,因城南的樊川(又名后宽川)得名。境内有终南山、浐水、灞水,设有洪固、龙首、少陵、白鹿、薄陵、东陵、苑东等7乡及渭桥、莎城、鸣犊、义谷、霸桥5镇。辖区约为今西安市新城、灞桥2区全部,雁塔、碑林,未央3区东部及长安县东部。
  鄠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终南山、牛首山,鸡头山、渭水、沣水和渼陂,设有宜善、扈亭、太平、

阳、珍藏5乡及秦渡、甘河2镇。辖区约为今户县界河、凤凰山以东地区。
  蓝田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蓝田山、横岭、灞水,库谷在县西南25公里,蓝田关在县东南49公里,设有秦道、玉山 、白鹿、卢陵4乡及焦戴、堠子2镇。辖区约为今蓝田县地。
  临潼县 次畿,原名昭应县,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因避玉清昭应宫名改为临潼县,以临潼水得名,境内有骊山、渭水、戏水、庆山和酋谷水,设有旌儒、会德、润渭3乡及零口镇。辖区约为今临潼县渭河以南地区。
  栎阳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渭水、沮水和清泉陂,设有五陵、清州、永丰、宁远4乡及栎阳,粟邑2镇。辖区约为今临潼县渭河以北地区及西安市阎良区。
  高陵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泾水、渭水和白渠,设有修真,闰国、上原、仁义、奉君5乡及高陵、毗沙、渭桥3镇。辖区约为今高陵县地。
  咸阳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渭水、沣水、设有河南、平原、安业、龙首、奉贤5乡及中桥镇。辖区约为今咸阳市渭城、秦都2区。
  泾阳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泾水、白渠,设有端宁、永顺、会仙、广吉、河池、宜善6乡及临泾镇。辖区约为今泾阳县南部。
  兴平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渭水和成国渠,设有被化(在郭下)、耿祠、零保、文渭、保安、崇节6乡。辖区约为今兴平县地。
  乾祐县 次畿,五代汉故县。境内有柞水和洵河,设有乾祐、小和、大和、左绵、平定5乡及归安镇。辖区约为今柞水、镇安2县地。
  华州 望,治所设在郑县,领5县。崇宁年间有户94750,人口269380。
  郑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少华山、圣山、渭水和符禺水,设有7乡及赤水东镇。辖区约为今华县地。
  华阴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太华山、松果山、黄河、渭水和潼关,设有3乡及关西、敷水2镇。辖区约为今华阴、潼关2县地。
  蒲城县 望,五代奉先县,属京兆府,宋乾德二年(964)改属同州,开宝四年(971)改名蒲城,天禧四年(1020)割属华州。境内有金粟山和洛水,设有吕宁、善化、崇德、翔鸾、普济、蒲城、原阳、怀仁、贤相、龙乐10乡及蒲城、车渡、汉帝、荆姚、常乐5镇。辖区约为今蒲城县地。
  渭南县 上,五代故县。宋熙宁六年(1073)降为镇,并入郑县,元丰元年(1078)复设。境内有灵台山,渭水和漕渠,设有神德、石泉、神川、广阳4乡及渭南、赤水西2镇。辖区约为今渭南市渭河以南地区。
  下邽县 望,五代故县。境内有渭水和白渠,设有7乡及来化、新市2镇。辖区约为今渭南市渭河以北地区。
  同州 望,治所设在冯翊,领6县。崇宁年间有户81011,人口233965。
  冯翊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洛水和渭水,设有10乡及沙苑镇。辖区约为今大荔县袁官营、高城、太白池以西地区。
  朝邑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黄河、渭水,设有7乡及新市、延祥2镇。辖区约为今大荔县袁官营、高城、太白池以东地区。
  澄城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梁山和洛水,设有归义、加泉、甘泉、太平、高柏、王官6乡及良辅,寺前2镇。辖区约为今澄城县地。
  郃阳县 上,五代故县。北宋熙宁三年(1070)将夏阳县撤销并入。境内有飞山和黄河,设有7乡及夏阳镇。辖区约为今合阳县地。
  韩城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大梁山、三迭山、黄河、澽水和畅水,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韩城市地及黄龙县东南部。
  白水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五龙山、附预山、洛水和白水,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白水县地。
  耀州 紧,治所设在华原,领6县。崇宁年间有户102667,人口347535。
  华原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土门山、沮水和漆水,设有石门、流惠、孝义、凤游4乡及宁谷镇。辖区约为今耀县地(不含石柱、演池2乡及瑶曲、董家河2镇)。
   同官县 上,五代故县。马栏山在县北15公里,白马山在县西北24公里,同官川水自宜君县界来,经县南流入华原县,设有神水,永宁、喜来、丹青4乡及黄堡镇。辖区约为今铜川市郊区(不含西北部)、城区,宜君县县口、云梦2乡及耀县石柱,演池2乡和董家河镇。

   富平县 望,五代故县。境内有荆山、郑白渠,有唐定陵、元陵、丰陵、章陵、简陵和秦王翦墓,设有招福、义亭、薄台、安丰、永闰、大泽、丰闰、义林、脾阳、临原、平皋11乡及棘店镇。辖区约为今富平县西南部、庄镇、小惠村乡、瓮金山一线西南)。
  美原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频山、金粟山,设有永定、通关、勾龙、频阳4乡。辖区约为今富平县东北部(庄镇、小惠村乡、瓮金山一线东北)。
  三原县 望,五代故县。境内有嶻嶭山、尧门山、浊谷水、清谷水、白渠和六辅渠,设有酆原、新乐、万寿、清水、常平、万福、从化、修真、务高、神泉、龙池、奉节12乡。辖区约为今三原县地(不含鲁桥镇)。
  云阳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嶻嶭山、仲山、泾水、冶谷水、郑白渠,有唐德宗崇陵、宣宗贞陵,设有流金、万善、嵯峨、武康、青龙5乡及孟店镇。辖区约有今泾阳县北部及三原县鲁桥镇。
  商州 望,治所设在上洛,领5县。崇宁年间有户73129,人口162534。
  上洛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熊耳山、楚山和丹水,设有2乡及西市、黄川2镇。辖区约为今商州市地。
  商洛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商山和丹水,设有2乡及青云镇。辖区约为今丹凤、商南2县地。
  洛南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冢岭山和洛水,设有2乡及采造、石界、故县、南合4镇。辖区约为今洛南县地。
  丰阳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丰阳山和甲水,设有2乡。辖区约为今山阳县地(不含东南部)。
  上津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天柱山和杏水,设有1乡。辖区约为今湖北省郧西县地及陕西省山阳县东南部。
  清平军 本为盩厔县清平镇,北宋大观元年(1107)改设为清平军,领1县。
  终南县 北宋大观元年(1107)分盩厔县东部,在清平镇设立,因终南山得名。由清平军使兼知终南县事,设有望仙、书台、仙檀、五柞、长城、睦教、永泉7乡。辖区约为今周至县东部、户县界河凤凰山以西地区及宁陕县西北部。
  延安府 中都督府,北宋初为延州,庆历元年(1041)十月分陕西路鄜、延、丹、坊4州及保安军,设立鄜延路,经略、安抚司设在肤施,其后增领银州及绥德军,后银州废。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为延安府,治所设在肤施,领7县、3城、5寨。崇宁年间有户50926,人口169216。
  肤施县 中,北宋熙宁五年(1072)撤销丰林、金明2县。辖地并入肤施。境内有五龙山、伏龙山、洛水、清水和濯筋水,设有1乡及青化、丰林2镇,金明、龙安、塞门3寨,安塞1堡。辖区约为今延安市中部、北部及安塞县北部(延河流域)。
  临真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库利川,设有2乡。辖区约为今延安市 东南部。
  甘泉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雕阴山和洛水,设有1乡。辖区约为今甘泉县东南部(石门子以东)。
  敷政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三堆山和洛水,设有1乡及招安、万安2寨。辖区约为今甘泉县西北部及安塞县南部。
  延川县 中,北宋熙宁八年(1075)撤销延水县,辖地并入延川。境内有黄河和吐延水,设有3乡及延水镇。丹头、绥平、怀宁、顺安、白草、永平6寨、安定、黑水2堡。元丰四年(1081)收复绥州部分失地,增设细浮图、义合、米脂3寨,七年以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6寨往属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又废顺安、白草、丹头3寨。辖区约为今延川县地及子长县东部。
  延长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独占山和濯筋水,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延长县马山、白家河、庆家原以西地区。
  门山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重覆山,黄河和渭牙川水,设有1乡。辖区约为今延长县马山、白家河、庆家原以东地区。
  鄜州 上,治所设在洛交,领4县。崇宁年间有户35401,人 口92415。
  洛交县 紧,北宋熙宁七年(1074)撤销三川县。辖地并入洛交。境内有疏属山、洛水和华池水,设有3乡及三川镇。辖区约为今富县东部(张村驿以东)。
  直罗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大盘山和罗川水,设有3乡及赤城镇。辖区约为今富县西部(张村驿以西)。
  洛川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洛水,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洛川县北部。
  鄜城县 上,后唐故县。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洛川县南部及黄龙县西部。
  丹州 上,治所设在宜川,领1县。元丰年间有户9833。
  宜川县 上,五代义川县,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光义名讳改为宜川,三年把咸宁县(后周显德三年撤销,北宋初复设)撤销并入,熙宁三年(1070)把汾川县撤销并入,七年又把云岩县撤销并入,八年将韩城县新封乡划归宜川县。境内有云岩山、黄河和库利川,设有9乡及汾川、云岩2镇。辖区约为今宜川县地及黄龙县东北部。
  坊州 上,治所设在中部,领2县。崇宁年间有户13408,人口40191。
  中部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桥山、石堂水、洛水和蒲水,设有6乡。辖区约为今黄陵县平天村以东、沮水以北地区(不含仓村乡和店头镇)。
  宜君县 中,北宋熙宁元年(1068)将升平县撤销并入。境内有沮水,设有2乡及北拓、升平2镇。辖区约为今宜君县地(不含县口、云梦2乡)、黄陵县西南部(平天村以西、沮水以南地区及仓村乡、店头镇)、旬邑县东北部、铜川市西北部及耀县瑶曲镇。
  保安军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以延州永安镇设立,相当于1个州,不领县,下辖金汤城、德静寨、顺宁寨及园林堡。崇宁年间有户2043,人口6930。辖区约为今志丹县地。
  绥德军 唐绥州,北宋至道以后被西夏占据,治平四年(1067)十月收复,熙宁二年(1069)十月改改绥德城、属延州、元丰七年(1084)直属永兴军路,领米脂、义合、浮图、怀宁、顺安、绥平6城寨。元符 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领清涧城,米脂、临复、绥平、怀宁,嗣武、龙泉、暖泉、清边、义合、克戎、白草、顺安、镇边13寨,开光、安定、黑水3堡及永宁关。辖区约为今绥德、清涧、米脂、子洲4县地及子长县西部。
  邠州 紧,五代邠州、北宋乾德二年(965)撤销,其后复设,治所设在新平,领5县。崇宁年间有户 58255,人口162161。其中定平县在今甘肃省境内 。
  新平县 望, 五代故县。境内由有泾水和漆水,设有8乡及白骥镇。辖区约为今彬县地。
  三水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石门山和罗川水,设有9乡及龙泉镇。辖区约为今旬邑县地(不含马栏乡及马栏农场)。
  淳化县 中,北宋淳化四年(993)分云阳县北部的金龟、平泉、 占鼎3乡及山 后的甘延、温丰、咸远3乡,在梨园镇设立淳化县,以年号为县名,属耀州,宣和七年(1119)改属邠州。辖区约为今淳化县地。
  宜禄县 望,五代故县。境内有鹑觚原,设有8乡及邵寨镇。辖区约为今长武县地及甘肃省灵台县邵寨乡。
  醴州 五代乾州,北宋庆历元年(1041)划属环庆路,熙宁五年(1072)撤销,政和七年(1117)复设,改称醴州,往属永兴军路,八年还属环庆路。治所设在奉天,领5县。
  奉天县 次畿,五代故县。北宋初属乾州,熙宁五年(1072)改属京兆府,政和七年(1117)属醴州。境内有粱山和漠谷水,设有孝节、先仁、乾陵、节义4乡及薛禄镇。辖区约为今乾县东部。
  好畤县 次畿,五代故县。北宋初属乾州,熙宁五年(1072)改属凤翔府,政和八年(1118)三月改属醴州。境内有粱山、明月川山和武亭水,设有武都、美川2乡。辖区约为今永寿县店头、仪井2乡及乾县西部。
  醴泉县 次畿,五代故县。北宋初属京兆府,政和八年(1118)三月改属醴州。境内有方山、承阳归山、甘谷、白水谷和泾水,设有美华、通畤、崇孝、新望、神安、白泾6乡及醴泉、北醴泉(甘北)2镇。辖区约为今礼泉县地。
  永寿县 下,五代故县。北宋初属邠州,乾德二年(964)改属乾州,熙宁五年(1072)还属邠州,政和八年(1118)三月划归醴州,设有3乡及常宁,麻亭2镇。辖区约为今永寿县地(不含店头,仪井2乡)。
  武功县 次畿,五代故县。北宋初属京兆府,政和八年(1118)三月改属醴州。设有高望、周原、节妇、义门4乡。辖区约为今武功县地及咸阳市杨陵区。
  定边军 五代洛源县,北宋初被西夏占领,县废,元符二年(1099)收复,修筑定边城,不久改设定边军,领白豹城,东谷,绥远、横山、安疆、威边、宁羌6寨,胜羌、通塞、通化、观化、九阳、鸡嘴、神堂7堡及定边县。
  定边县 北宋政和六年(1116)在定边军城设置。辖区约为今吴旗县地及定边县南部。
                          秦凤路
  北宋熙宁五年(1072)设立。辖地相当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辖地,甘肃省兰州、定西、天水、陇南、甘南5地区,青海省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转运使司设在秦州,提典刑狱使司设在凤翔府,领凤翔府,秦、阶、陇、凤、成、泾、原、渭、熙、河、兰、岷12州及镇戎、顺德、通远3军。后又增设积石、震武、怀德3军、西宁、乐、廓、洮、会、西安6州,又改通远军为巩州,共1府,19州、5军。其中凤翔府及凤、陇2州在今陕西省境内,秦、成、阶、渭、泾、原、会、巩、兰、岷、洮、廓、熙、河14州及顺德军在今甘肃省境内,乐、西宁2州及震武、积石2军在今青海省,西安州及镇戎、怀德2军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凤翔府 次府,治所设在天兴,领9县。崇宁年间有户143374,人口322378。
  天兴县 次赤,五代故县。境内有杜阳山和雍水,设有5乡及横水、五里2镇。辖区约为今凤翔县地。
  岐山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岐山、终南山、渭水和姜水,设有14乡及马碛、驿店2镇。辖区约为今岐山县地及太白县东北部。
  扶风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渭水和

水,设有5乡及岐阳、法喜2镇。辖区约为今扶风县地。
  麟游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黝土山和八马坊,设有3乡及崔模镇。辖区约为今麟游县东部。
  普润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杜水、漆水和岐水,设有4乡。辖区约为今麟游县西部。
  虢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楚山、渭水和磻溪,设有3乡及阳平镇。辖区约为今宝鸡县千河、清水河以东地区及太白县北部。
  宝鸡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陈仓山、渭水和汧水,设有4乡及五城、车舍、大散3镇。辖区约为今宝鸡市金台、渭滨2区及宝鸡县桥镇和龟川以南地区。
  郿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太白山和渭水,设有5乡及斜谷、清湫、横渠、虢川4镇。辖区约为今眉县地及太白县东北部一部分。
  盩厔县 次畿,五代故县。境内有终南山、渭水和骆谷关,设有仙果、神就、丰邑、仙游、迁善、凤泉、长杨、司竹、阳化等10乡。辖区约为今周至县西部。
  凤州 上,治所设在梁泉(今凤县凤州镇),领3县(其中两当、河池2县在今甘肃省境内)。崇宁年间有户37796,人口61145。
  梁泉县 上,五代故县。境内有龙安山、三松山和嘉陵江,设有3乡及黄花、保安、方石、东河桥、白涧、卤土,武休7镇。辖区约为今凤县地、留坝县北部及太白县西南部。
  陇州 上,治所设在汧源,领4县。崇宁年间有户28370,人口89750。
  汧源县 望,五代故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将秦州定边寨改设为陇西镇,划归汧源县。境内有陇山、汧水和弦蒲薮,设有6乡及定戎、新关、陇西3镇。辖区约为今陇县地(不含西南部)。
  陇安县 中,北宋开宝二年(969)分吴山县西部设立,以境内的陇安关得名。县境有秦岭、渭水,设有4乡及保宁镇。辖区约为今宝鸡县吴山、坪头以西地区,陇县西南部及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东部。
  吴山县 中,五代故县。境内有吴山和白环水,设有4乡。辖区约为今宝鸡县千河以西、吴山和坪头以东、桥镇和龟川以北地区。
  汧阳县 紧,五代故县。境内有汧水和隃麋泽,设有2乡及安化、新兴2镇。辖区约为今千阳县地。
            河东路
  河东路辖区约为今山西省(不含雁北地区及运城地区西南部)及陕西省榆林地区东部数县。经略、安抚使司驻太原府,领太原、隆德、平阳3府、绛、泽、代、忻、辽、宪、岚、石、汾、隰、慈、麟、府、丰14州及庆祚、威胜、平定、岢岚、宁化、火山、保德、晋宁8军。其中麟、府、丰3州及晋宁军在今陕西省境。
  麟州 下,北宋乾德元年(963)移治吴儿堡,五年十 二月移治今神木县杨家城,升为建宁军节度,端拱元年(988)改为镇西军节度,领太和寨、太和堡及新泰县。
  新秦县 上,北宋政和四年(1114)四月把银城、连谷2县撤销并入。境内有兔毛川、屈野川和五原塞,辖有银城、神木、建宁、神堂、静羌5寨,肃定、神木、建泽、栏干、横阳、惠宁、镇川7堡。辖区约为今神木县东南部。
  府州 中,本永安军,因犯陵讳,崇宁元年(1102)改为靖康军节度,政和五年(1115)八月赐郡名曰荣河。旧曾于府州设置麟府路军马司,以太原府代州路钤辖领。府州领震威城、宁边寨、宁川堡、宁疆堡及府谷县。崇宁年间有户1242,人口3185。
  府谷县 下,五代故县,设有1乡及宁府、安丰、百胜3寨,河滨、靖化、斥堠、西安4堡。辖区约为今府谷县长城以南地区。
  丰州 下,北宋庆历元年(1041)西夏攻陷丰州,嘉祐七年(1062)将州治迁到府州萝泊川(今府谷县北),政和五年(1115)赐郡名宁丰,领永安、保宁2寨,崇宁年间有户153,人口411。辖区约为今府谷县长城以北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南部。
  晋宁军 五代真乡、开光2县,北宋初属石州,至道以后被西夏占据,元丰五年(1082)收复,废县设立葭芦寨,六年划归临泉县。元祐四年(1089)割给西夏,绍圣四年(1097)收复,元符二年(1099)升为晋宁军,知军领岚石路沿边安抚使,兼岚石隰州都巡检使。治所设在葭芦寨(即今佳县城),领临泉、定胡2县(治所均在今山西省,定胡县辖区涉及今陕西省),神泉、乌龙、通秦、弥川、宁河5寨,通秦、弥川、宁河、三交、靖川5堡。军直辖区约为今佳县地。
  定胡县 中,北宋初属石州,大观三年(1109)改属晋宁军。五代时的延福县,北宋至道以后被西夏占据,元丰四年(1081)收复,在境内设置吴堡寨(今吴堡县旧城),六年划归定胡县。全县设有3乡及定胡、吴堡、天浑津3寨。辖区约为今山西省离石县西部及陕西省吴堡县地。
                    利州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川峡路设置。辖区相当于今陕西省汉中地区,四川省南充地区,广元、绵阳2市辖地及达县地区巴河以西地区。治所设在南郑、领兴元府及利、兴、洋、剑、阆、巴、蓬、文、政9州。兴元府及兴、洋2州在今陕西省境内,其余7州在今四川省境内。
  兴元府 次府,北宋至道三年(997)属峡西路,熙宁五年(1072)划归利州路。治所设在南郑,领4县。崇宁年间有户60284,人口123540。
  南郑县 次赤,后蜀故县。境内有中梁山、仙台山和汉水,设有5乡及长柳、柏香、西桥3镇。辖区约为今汉中市东部和南郑县东部。
  褒城县 次畿,后蜀故县。境内有石牛山 、溪水和褒斜道,设有3乡及褒城、桥阁2镇。辖区约为今勉县歪帽山和欧家坡以东地区、汉中市西部、南郑县西部及留坝县南部。
  西县 次畿,后蜀故县。北宋初属兴元府,至道二年(996)改属大安军,三年还属兴元府。境内有定军山,设有8乡及仙流、铎水2镇。辖区约为今勉县歪帽山和欧家坡以西及汉江以南地区。
  城固县 次畿,后蜀故县。境内有通关山和黑水,设有7乡及元融桥,弱溪2镇。辖区约为今城固县地。
  洋州 望,后蜀源州,北宋乾德三年(965)复名洋州,治所设在兴道,领3县。崇宁年间有户45490,人口98567。
  兴道县 望,后蜀故县。境内有兴势山和汉水,设有太平、明月、永和、秋风、游仙、德义6乡及昔水镇。辖区约为今洋县西部及太白县东南部。
  真符县 中,北宋乾德四年(966)将黄金县撤销并入,并把县治迁到黄金城。境内有寒泉山和黄金水,设有11乡。辖区约为今洋县东部、佛坪县地及宁陕县西北部。
  西乡县 上,后蜀故县。境内有云亭山和洋水,设有平定等15乡。辖区约为今西乡、镇巴2县地。
  兴州 下,治所设在顺政,领2县。崇宁年间有户12430,人口19673。
  顺政县 中,后蜀故县。境内有武兴山、嘉陵水和沮水,设有7乡及石门、沮水2镇。辖区约为今略阳县东部。
  长举县 中下,后蜀故县。境内有厨山、青泥岭和嘉陵江,设有3乡。辖区约为今略阳县西部及甘肃省成县东南部。
                京西南路
  北宋至道三年(997)设立京西路,熙宁五年(1072)分为南北2路。京西南路辖区约有今湖北省十堰、襄樊2市辖地,郧阳地区,河南省南阳地区及陕西省安康地区。治所设在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领襄阳府,邓、随、金、房、均、郢、唐7州及光化军。在今陕西省境内1州。
  金州 上,治所设在西城,领5县。崇宁年间有户39636,人口65674。
  西城县 下,五代故县。设有5乡及恒口镇。辖区约为今安康市及岚皋县地。
  平利县 下,五代故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降为平利镇,并入西城县,元祐二年(1087)分出复设。境内有女娲山和吉水。辖区约为今平利、镇坪2县地。
  洵阳县 中,北宋乾德四年(966)、六年先后撤销淯阳、丰利2县、辖地并入洵阳。境内有麻岭山、汉江、洵水和淯水,设有8乡。辖区约为今旬阳、白河2县地。
  汉阴县 中下,五代故县。境内有凤凰山、汉水和直水,设有8乡及饶风镇。辖区约为今石泉县北部、汉阴山凤凰山以北地区及宁陕县南部。
  石泉县 下,五代故县。境内有汉水和壬水,设有2乡。辖区约为今石泉县南部、汉阴县凤凰山以南地区及紫阳县地。
  三泉县 中,后蜀故县。北宋乾德五年(967)五月,因其地处于二蜀道之口,形势险要,对于控制刚刚平定的巴蜀一带特别重要,所以以二泉县区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在县城兼设大安军,三年撤销军制,县仍直隶京师。境内有嶓冢山和嘉陵江,设有4乡及金牛、青乌2镇。崇宁年间有户6075,人口10891。辖区约为今宁强县地。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