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嘉峪关:小锅盔 厚历史 大文化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06 01:20)
文章正文

嘉峪关——作为一个因关得名、因企设市的工业旅游城市,历史的积淀让这个城市更富有文化的气息。了解一城之魅力,感受一城之脉络,“吃”成为首当其冲的选择。在嘉峪关关城脚下,“峪泉锅盔”就是这么一种能让你感受嘉峪关历史与文化的美食

相传,明长城修建时征用了数万名匠人和民工,当时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他生性聪明,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好技艺。修建长城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活重路途又遥远,往往不能按时吃饭。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和匀放在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从此后,工地上香气弥漫,工地总监尝到这种香味异常的馍后,感觉不错,忙派专人送到京城,而这种烙馍的方法,也逐渐流传到民间。

制作工艺:锅盔由面粉加水先和成死面块,然后进行切分,分别加入酵面和碱水再揉压,直至面光色润,酵面均匀时,用温布盖严进行发酵。面揉好后,做成平锅型,上撒芝麻,下透“气眼”,印上花纹。最后一遍工序是烘烤,这是关键一环,现在农村也多用木炭烤制,烤锅盔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烘得外黄内壮,即外层焦酥香美,内层壮而不硌牙,又香又有嚼头才是上上佳品。

工艺特点: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能煮耐嚼,存放期长,方便快捷,是对外馈赠亲朋好友外出旅游的佳品。

风味独特:色泽金黄,皮薄膘厚,酥脆味香,干硬耐嚼,内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独特吃法:不要工具帮忙,无论筷子还是勺子;不要菜肴佐餐,不管咸菜还是鲜菜;不要桌椅板凳,锅盔就适宜站着吃或者走着吃。想怎么吃就这么吃。

历史价值:锅盔的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明代修筑长城时,对考据还原明长城文化,以及研究明清时期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价值:锅盔主要以小麦和各类杂粮为主,易消化、益脾胃,有助于体弱、儿童和老年人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进行肠道调节。锅盔中添加了鸡蛋、花椒、香豆、南瓜等食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镁、铁、硒、铬等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锅盔的制作主要依靠老面发酵,发酵后营养价值是普通面条、大饼的3-4倍,能够产生一种很强的抗氧化物,可以保护肝脏,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社会价值:锅盔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改良与创新,确立了其在嘉峪关饮食文化乃至河西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受广大人民喜爱。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