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我是甘肃省妇联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志玲,甘肃省妇女儿童心理咨询协会会长。
心理咨询个案中,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自己这么厌恨父母,反观自己却活成了他们的样子?为什么想要和伴侣恩爱一生,却三天两头吵架,婚姻几经崩溃的边缘?明明想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却发现孩子变得自卑、敏感,甚至叛逆?不管自己再怎么拼命努力赚钱,最后却总是事与愿违?面对这种问题,我常常会和他们探讨各自的原生家庭和性格特点,就会找到原因。
咨询中我发现,每一个来接受咨询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要知道,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自卑的,孩子之所以自卑,大多都是源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总结起来就是父母对孩子有过多苛刻,严厉和高标准的要求等。最重要的是,这种自卑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小时候不被父母重视,长大后变得自卑、不安,无法肯定自己;小时候在言语暴力的环境下长大,长大后不能和别人好好沟通,总是错失良机;小时候在父母的争吵中度过,长大后变得不信任感情,无法深入亲密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功能失调可能会引起个体后天的抑郁情绪、敌对情绪、焦虑情绪、功能不良的完美主义、进食障碍等等问题。个体对于原生家庭的感受,还影响着他对于恋爱、婚姻、亲子关系的相处模式和态度。由此可见,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是深远的。
一、孩子有哪些行为,是性格自卑的表现呢?
1、过度害羞、怕出丑
2、过于敏感、玻璃心
3、过于乖巧懂事
4、过分嫉妒他人
5、回避竞争
二、什么样的原生家庭
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呢?
01
喜欢“比较”的家庭
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是“比较”式教育。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家的孩子“比较”。希望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于是将其与学霸进行“比较”;希望孩子懂事上进,于是将其与邻居家懂事乖巧的孩子进行“比较”;孩子在家长无数次地“比较”与“打击”中,很容易慢慢失去信心,变得越来越自卑内向。而且,连续的被“比较”,也会让孩子养成喜欢与外界进行“比较”、攀比的习惯。父母在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比较”,会导致孩子逐渐发展出“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家庭条件、父母背景、老师赏识、长相优劣等。孩子们为了在“比较”中能够取胜,会偏向于追求本来不应该追求的东西。比如,追求穿更好的名牌产品,为讨好老师而逢迎拍马,为博得父母赞扬而弄虚作假。父母的这种“比较”式教育,以及周围的攀比环境,会直接伤害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走上弯路。
02
经常使用暴力的家庭
很多父母不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比如: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这样伴随着家庭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也会让孩子变得易怒。因为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他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一项调查表明:“长期生活在家暴中的孩子,会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一种是变成施暴者,将自己受到痛苦发泄在受害人身上,从别人恐惧的目光中,找到安全感。另一种,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03
习惯否定的家庭
很多父母,都比较擅长否定式的教育,而不是鼓励式的教育。这种不被肯定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做得多好,都不能获得父母的认可。于是,自暴自弃,缺少动力,自我认同感缺失等,就很容易出现了。亲子间相处的前提,是理解与尊重。尊重的前提是信任,父母该做的,是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在孩子犯错之后,下意识习惯性地否定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他的实际情况与感受,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孩子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才能学会自尊,更能学会尊重他人。
04
忽视型教养的家庭
忽视型教养,有两种:
一种是:缺少时间的陪伴,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很小就留给爷爷奶奶照顾。有的父母虽然自己带孩子,但由于工作问题、夫妻关系问题等因素,没有多少时间真正陪孩子。
另一种:忽略孩子的真实感受。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父母,对手机的热爱甚于对孩子的关注。有新闻报道:家住东阳市横店镇的一位爸爸,因痴迷于玩手机,女儿坠楼后,竟浑然不知。还有一则新闻:父母只顾玩手机,孩子离家出走10多次表达“抗议”。被父母忽视、缺爱的孩子,心里就会极度地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05
喜欢向孩子“哭穷”的家庭
知乎上有个提问:“家长对孩子哭穷会有什么影响?”
有网友回答道:“低到尘埃里,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花钱变成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感觉自卑,不配拥有好东西,喜欢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一旦现实跟自己不一样就会变得敏感易怒。”
其实,很多家庭并不是“没钱”,父母只是想通过对孩子“哭穷”来教育孩子更懂事。从表面上看,“哭穷”家庭长大的孩子,很早就学会节俭、懂事了;但是,孩子内心的自卑,从与人打交道开始,会逐渐升级。“哭穷”给孩子造成的自卑心理,会一直根植心底,影响着孩子的生活观、婚姻观,甚至终其一生也难以自愈。所以,对待“哭穷”的家庭,正确的解决方式,在于:如果家里真的不富裕,也应该对孩子坦诚相告,让孩子勇于接纳自己的出生;如果家里有钱,但不想孩子挥霍,就可以带着孩子多体验生活,感受赚钱的艰辛,尽早树立孩子的独立意识。
那么,如何让自己和孩子从自卑当中解脱出来呢?
朋友们,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真正的教育,是一场不断塑造灵魂的修行。如果你想知道孩子长大后的模样,那就抬头看看自己;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当家长是否合格,那就低头看看孩子。我们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你的孩子,只有你能成就。父母要对孩子降低标准,多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慢慢地,孩子就能重获自信。其实,孩子有点自卑的端倪,家长也不要过于紧张。每个自卑的孩子,他们都是散落在人间的天使,他们只是暂时迷失了方向。父母温情地教育、爱的智慧和力量,是点亮他们自信的明灯。为人父母,我们要从心底去真正认可和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试错,保护好他们幼小的心灵。好好说话,唤醒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学会放手,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发现自己的价值;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竞争力,从内心让自己强大起来。心有光芒,必有远方。愿我们都能养出一个“脸上有笑容,心中有底气”的自信孩子。
甘肃省妇联心理热线:0931—2660670
原标题:《陇姐心语 |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原生家庭与孩子的自卑关系竟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