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陇县人民政府 统计数据 壮丽75年 数字话陇州

(来源:网站编辑 2024-10-06 06:23)
文章正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脚踏实地、接续奋斗,在坚定信心中勇毅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奋进,在守正创新中追赶超越,县域综合实力突飞猛进,质量效益同步攀升,谱写了一曲辉煌而壮丽的陇州赞歌。

经济建设篇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有统计数据记载,1952年全县经济总量仅有307万元;到1978年全县经济总量为3903万元,是1952年的12.7倍,年均增长10.3%。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县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县乡工业的工作思路,经济总量规模扩张,198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亿元,达到10498万元,是1952年的34.2倍,年均增长10.9%。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全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壮大奶畜、烤烟、果品、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培育旅游和非公经济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达到11.9亿元,是1986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4.4%。2005年至2020年全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整合特色优势资源,着力做大做强骨干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跨越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亿元,达到22.2亿元;用三年时间增加10亿元,2011年突破30亿元,达到36.7亿元;2013年突破50亿元,达到50.8亿元;2017年突破80亿元,达到84.8亿元;2021年突破百亿元大关。

人均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全县经济总量偏小,1952年全县人均GDP仅为27元,1978年人均水平达到236元,是1952年的8.7倍,年均增长8.7%。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均GDP大幅提升,1993年跃上千元台阶,达到1232元;1996年迈过2000元大关,达到2011元。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发展,2005年人均GDP跨过5000元大关,达到5620元;2009年、2013年、2017年连续突破1万元、2万元、3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0049元、20275元、33538元;到2023年全县人均GDP达到50510元,较1952年增长1869.7倍,年均增长11.2%。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建国初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产业结构单一,1952年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14万元、46万元、47万元,三次产业比为69.7:15.0:15.3。经过75年的历程,三次产业发展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经济结构显著优化。2023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7:34.0:41.3,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占比降低4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19.0、26.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一三二”优化为“三二一”模式。


非公占比逐年提升。在一系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促使助推下,全县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持续加大。1998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305万元,到2023年达到516798万元,年均增长16.5%,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21.7%提高到2023年的50.95%,提高29.25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建国初期,全县财政十分困难,194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28万元。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县内经济枯竭状况得以改变,196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431万元,是1949年的15.4倍,年均增长28.2%。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后期财政总收入走向下滑,1967年下降到112万元,1978年达到340万元。198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超越1960年,达到619万元,较1949年增长21.1倍,年均增长9.0%。到1988年突破千万元大关,达到1052万元。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199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突破3000万元,达到3046万元。进入“十五”规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财政总收入大幅增加。2023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35410万元,是1949年的1264.6倍,年均增长10.1%。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势强劲。1949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仅有0.4万元,1950年4.9万元。改革开放后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完善,存款规模迅速扩大,1978年存款余额达到1063万元,是1950年的217倍,年均增长21.2%。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快速增长。1990年突破亿元达到11918万元;2005年突破10亿元达到115934万元;2008年突破20亿元达到224010万元;2010年突破30亿元达到364766万元;2011年突破40亿元达到422104万元;此后的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突破50亿元、60亿元、70亿元和80亿元。2023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530318万元,与1949年相比年均增长22.7%。

农业经济跨越发展。202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96亿元,是1949年的175.8倍,年均增长7.2%;实现农业增加值26.82亿元,是1949年的133.1倍,年均增长6.8%。

1949年—2023年全县粮食面积、产量和亩产

单位:万亩、万吨、公斤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1989年

 

  1999年

 

  2009年

 

  2019年

 

  2023年

 

粮食面积

 

77.36

 

77.8

 

76.51

 

78.55

 

63.14

 

66.25

 

54.88

 

49.08

 

49.85

 

粮食产量

 

 4.35

 

5.54

 

 5.86

 

 7.79

 

10.34

 

11.13

 

12.17

 

10.43

 

11.14

 

平均亩产

 

56.2

 

71.2

 

76.6

 

99.2

 

163.8

 

168.0

 

221.8

 

212.5

 

223.5

 

生态工业蓄势前行。全县紧跟国家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策,紧紧围绕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经济增长点,狠抓工业发展,在陇州大地上开出了灿烂的“工业之花”。75年间,县域工业由1949年的手工作坊发展到2023年的集团化;由国有制企业为主到多种经济类型共同发展;由分散在县城周边经营转变成工业园区集中经营;龙头企业名优品牌不断创建创新创造,工业结构更加富有地方特色和具备市场竞争优势。2023年花田巷子米酒、农特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奇点储能、瑞晶盛汇落地达产达效;新能源产业借势发力,华电、华润风电二期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全市第一。深入实施“14113”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多业并举、多点支撑的生态工业体系。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始于1957年。1957年—1978年,22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94万元,年均投资仅128万元。改革开放后,年度投资由1978年的152万元增加至2000年的682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50761万元,年均投资2207万元;22年增长43.9倍,年均增长18.8%。2001—2010年,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投资重点西移等政策支撑和县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进程中,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数量急剧扩张,由2001年的12188万元增加至2010年的305711万元,增长25.1倍,年均增长43.0%。2011年—202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县体育馆竣工投用,体育路、崇文路等多条城市道路全线贯通,提标改造两个污水处理厂,和氏特医配羊奶粉、华润关山风电、沐阳50兆瓦光伏发电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夺取了全市项目建设先进县十连冠。

消费市场日趋繁荣。195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78万元,1978年达到1701万元,1992年超越1亿元大关达到10676万元;2009年超越10亿元达到109670万元;2016年突破20亿元达到206686万元。2023年达到375809万元,是1950年的993.2倍,年均增长9.9%。

五上企业赋能增加。2010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四大工程建设,2011年开展企业一套表改革试点,2012年正式推进一套表改革工作,统计标准由最初的“三上企业”变为“五上企业”。“下转上”“小升规”“产转法”等各类培育壮大措施的持续实施,全县规上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2011年全县“五上企业”22户,到2023年增加到107户,13年增加85户,年均增长14.1%。

2011年-2023年全县“五上企业”数

年 份

 

五上企业总数

 
 
 
 
 
 

规上工业

 

限上贸易业

 

规上服务业

 

房地产业

 

资质建筑业

 

2011年

 

22

 

9

 

7

 

 

4

 

2

 

2012年

 

24

 

10

 

8

 

 

4

 

2

 

2013年

 

34

 

11

 

15

 

2

 

4

 

2

 

2014年

 

49

 

13

 

25

 

5

 

4

 

2

 

2015年

 

55

 

14

 

27

 

8

 

4

 

2

 

2016年

 

57

 

15

 

26

 

9

 

5

 

2

 

2017年

 

66

 

18

 

30

 

12

 

4

 

2

 

2018年

 

77

 

19

 

33

 

18

 

5

 

2

 

2019年

 

87

 

23

 

36

 

20

 

6

 

2

 

2020年

 

95

 

24

 

40

 

22

 

7

 

2

 

2021年

 

97

 

26

 

47

 

16

 

6

 

2

 

2022年

 

103

 

27

 

49

 

16

 

7

 

4

 

2023年

 

107

 

29

 

49

 

16

 

9

 

4

 

社会事业篇

路网通达运力提升。建国初,过境主干道仅有1条,县境内公路多为砂石路面。1951年设立汽车站,1954年开通陇县至宝鸡班线,1984年个体户客运开始运营,1995年宝中铁路全线建成通车,2010年10月银昆高速陇县段(宝汉高速)建成通车,2018年绕城改道工程竣工使用,省道212升格为国道344。2023年全县10镇全部油路通达,行政村水泥路全部通达;全县客运量4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895万人公里,营运汽车440辆,出租车80辆,公交线路12条,公交车38辆。

邮政业务快速发展。1952年全县邮路8条,全长846公里;其中局际邮路4条,乡村邮路4条。1978年,邮路发展为35条,全长1589公里,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8万元。1989年全县乡村组实现全面通邮,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4.9万元,比1978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9.0%。2000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56万元,2010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99万元,2020年实现邮政业务收入2580万元。2023年全县邮政业务收入3933万元,是1978年的678.1倍,年均增长15.6%。

移动通讯领军市场。我县从1950年开通电话业务,1952年有电报机2部,到1956年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0户。1994年固定电话用户破千达到1346户;2001年固定电话用户破万达到10475户;2007年固定电话用户达到顶峰,为36784户。受移动通讯冲击,固定电话用户量逐年下降,到2023年底,全县固定电话用户7421户。九十年代无线寻呼业务从无到有,又因移动电话的出现而销声匿迹。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14775户,2010年用户突破10万,达到102100户,比2002年增长5.9倍;2023年移动电话用户180311户,比2002年增长11.2倍。

教育事业线上生花。1949年全县共有小学90所,在校学生4731人,教师214人;普通中学1所,在校学生198人,教师27人。到2023年,全县共有小学54所,在校学生18511人,教师1024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4092人,教师1099人。有统计数据年份资料显示,1956年全县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40人;2023年,全县有幼儿园44所,在园幼儿6457人。2023年全县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806人。2024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402人,上线率48.14%;二本上线782人,上线率96.65%;艺体上线45人,上线率93.06%;宝鸡中学达线录取25人。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建国初,全县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166人;到1978年,全县卫生机构26个,卫生技术人员223人,床位数241张;1988年,全县卫生机构数达到38个,是有统计数据记载的最高峰值;1998年,全县卫生机构26个,床位数608张,卫生技术人员数801人。2023年,统计口径发生变化,全县卫生机构188个,床位数1921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594人。

民生保障篇

人口增速减缓。1949年全县10.68万人,到1978年增加到20.59万人,30年间增加9.91万人,年均增加3303人,年均增长2.3%。2023年全县人口总量26.71万人,与1978年相比,45年间增加6.12万人,年均增长0.6%,与前30年相比,年均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

居民幸福指数全面上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73元增长到2013年的7644元,36年收入增加7571元,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4.2%。居民收入调查2014年城乡一体化改革,统计口径变化,同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940元,2023年达到16821元,年均增长10.3%。    

1978年-201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图(元)                                                                                                                  

2023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63元,比1985年的437元增长83.6倍,年均增长12.4%。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013元,是1985年445元的50.7倍,年均增长10.9%。

保险机构日益健全。1951年我县成立保险支公司,1953年撤销,此后相当长时间内全县的保险业务由银行代办,直到1986年1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陇县支公司。当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2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19万元,寿险业务收入3万元;全年保险业务支出13万元,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12万元,寿险业务支出1万元。2023年全县保险业务收入3715万元,比1986年增长167.9倍;其中财产险业务收入2569万元,寿险业务收入1146万元。保险业务支出3026万元,比1986年增长231.8倍;其中财产险业务支出2328万元,寿险业务支出698万元。我县保险行业起步晚,前期作用不够明显,功能没有完全发挥。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国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居民风险保障意识的提升,安盟财产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阳光财产保险、永安财产保险、陕西互助保险、中国平安财产保险、锦泰财产保险等各个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蓬勃涌现。保险业对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等各个方面的作用凸显。

新时代,新征程,全县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楫笃行,全力加快“五区”建设,谱写陇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