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黄平县十大旅游景点,你一定有许多不知道的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9-26 23:18)
文章正文

黄平县十大旅游景点,你一定有许多不知道的

2017-06-20 15:21

枫香寨

枫香寨

走过三朝桥,穿过重安江半山腰一片片茂密的竹林,一眼便看到了革家的著名村寨-枫香寨。

寨前的清水河上,一溜溜古老的水车吱呀吱呀悠悠地转着,这是革家田地最好的灌溉水源。顺着山往上走,一簇簇楠竹林中冒出一缕缕淡淡炊烟,碧绿的竹叶下,鳞次栉比的农舍时隐时现了。还没进村庄,山间小道上走来了六七个姑娘媳妇,她们头上都戴着满是红穗儿的圆帽,圆帽中心插着一根银簪子,像极了射日的弓箭。于是我们知道,这就是革家的女人了。她们轻巧地挑着金灿灿的谷子,迈着优美的步子进村去了。我们便尾随而行。

据史料记载,在川黔一带,生存繁衍着一个自称为"戈摩"人的群体,见诸史料者多为"人革兜"族。他们没有文字,

因为革家的独特或其他原因,目前国家尚未定其民族属别,外界习惯上称之为"革家"。

革家人来自东方革家人向来就坚定地说自己的祖先是从江西或南京来的。从他们现居住的黔东南位于全国版图上的方位上来看,江西也好,南京(进)也好,都位于贵州的东部。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作为水稻民族,对太阳的崇拜古已有之;如果,家先祖果真与上古时期的后羿有着渊源关系,后羿射日之处就是在东边的扶桑之地,而家武丁射日的祖先传说中也有扶桑树一说。而东部沿海地区也有横放、首朝东之民俗。

革家人的阴阳组织体系家人的每一个按祖鼓划分的家族都通行阴阳组织领导体系。这种组织分别按阴系和阳系建立,是家族内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代表是阴、阳族长。管祭祀、为人祈祷的称阴族长,管社会分工、家庭派丁的称阳族长。阴族长用蛋卜方式选定;阳族长民主推举产生。

阴、阳两系组织有分工,也有合作。涉及家族重大事务,如举行大祭祖,与外族发生战争、重大制度的建立与改革、重大婚丧事故等,通过阴、阳两系组织"修龙"(相当于联席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

实际上,"修龙"是阴、阳两系组织的结合体,是家家族组织的最高的议事机构。在阴、阳两系组织下面,还建有"查计、查甲"。所谓"查计、查甲",即每个家族的始祖有5个支系,每个支系就是一房,每房又有五个小房。整个家族成员,按其血缘关系,在"查计、查甲"内生活。死去的人,也同样按"查计、查甲"回归0。古代,族只有阴系组织,"查计、查甲"是它的基层组织细胞。因此,阴系组织是族一种很古老的家族组织形式,它可能是族古代氏族制的产物,现在保存的则仅仅是它的残迹。

每个族系都有一班子人,分工细致。看风水、记族谱历史、吹芦笙的都各负其责并有专职称呼。如吹芦笙的称大学匠、二学匠、三学匠,大学匠相当于教授职称,很受人尊重。

铠甲式的女儿服饰是一部奇异的史书枫香寨是革家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寨,全寨近400户人家,都靠种地为生。她们头上戴着红缨帽,帽顶的正中央插着一根方锥形银簪,直指向天。身上是红、白、蓝三色相间且带着各种图案的蜡染衣,腿上是红色的绣花绑腿,颈挂银项圈,腰系百褶裙,围裙外还系着围腰。这跟一些少数民族多有不同。一般的少数民族,平常穿衣服比较朴素,只有在节日里才穿上五彩缤纷的盛装秀上一次,而革家人,尤其是革家的女人,就是在干农活的时候也是这一身红彤彤的,永远像等待出嫁的准新娘。

革家女人的红装可不是新娘装,她们在衣服外还要套一件马鞍款式的夹心两层肩披,如同古代的铠甲。革家姑娘们这身打扮,是从古代武将的着装演变过来的,尤其是头上的红缨帽,绝对是武将的头盔演变而成。乍一看去,英姿飒爽,细细端详,则精致玲珑。已婚妇女不戴红缨帽,而是代之以绣工精美的头帕,再扎上一根红边绣带。她们多头挽发髻,发髻外套自织的青纱网套,平时衣着以青色为主,节日时穿的盛装才与未婚少女无别。

革家女人头上的红缨帽源于一个传说:传说革家人的祖先是一个武艺高强能攻善战的将军,因战功卓著,皇帝以红缨帽嘉奖。为了使子孙继承传统和记住他的荣耀,就把红缨帽传给了女儿,从此世代相传。阴族长告诉我们说,革家女人这从头到脚的服饰,都记满了革家人的历史。姑娘的红穗帽是太阳帽,银簪是箭,银圈是弓,妇女后脑勺上网的髻,里面包着的一个圆球是太阳,弯弓是月亮。身上的贯首衣是铠甲,裙子、绑带和腰带上的图案则描绘了先祖征战时曾带过9999个兵打仗的历史。

白弓箭与香樟祖鼓,和后羿的关系似有若无可能就是因为这种弯弓射箭的痕迹太多,革家人始终自称是后羿的后裔,自古以来都在自家的神台上摆放着弓箭,并以此祭祀祖先和缅怀祖先的功绩。

在革家,除了罗姓没有神龛(用革家话说,没有祭弓箭的神龛就是没有香火)以外,其余廖姓、杨姓、王姓、高姓家家堂屋里都有神龛。所谓神龛,就是在堂屋里面对大门的正前壁上安一个祖先台位,上面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或字奉。神龛右一角挂着一副用竹条做成的小巧玲珑的红白弓箭。罗姓的家庭虽然没有神龛,但在光光的神龛方位上同样也挂着用竹条做成的小弓箭。代表香火的这些弓箭是不能随便挂上堂屋正壁的,必须在大年初一接龙时,做了祭祀后才能将"香火"迎进门挂上墙。

如果说革家人真是后羿的后代,很多的习俗又与此无关,就像被他们视为革家灵魂的哈戎祖鼓。祖鼓与弓箭南辕北辙,是用一棵完整的香樟木树根做成,掏空树心,按尺寸做成鼓身。革家人认为祖祖辈辈的灵魂都住在这木鼓里,所以把祖鼓视为革家部落的0子。在革家,祭祖就是祭祖鼓。

在黄平县的旺望村,有非常特别的关鼓仪式。鼓内装了一两二"碎银"、蜡花、5钱谷穗、5钱麦穗、5粒玉米,还有五色线和一本年终末日为三十的历书及廖姓父子连名的家谱等等。这天正是他们心目中的黄道吉日,由族长选了一头本地的黄牛。这条用来祭祀的黄牛要求很高,要壮实,皮要有弹性,无病,无杂毛。做了祭祀之后,便把黄牛杀了,剥下皮制成革,把木鼓两头蒙上。这样,一个祖鼓便算做成了。祖鼓很有讲究,鼓的两头都有固定的神位。面朝东方向太阳的一面被视为祖公,另一面,则视为祖婆。不可乱置。

祖鼓的数量设置,一般是一个村寨的一姓做一个,也有大祭之时,几个乡或村的同一姓氏到这个姓氏最大的村寨去同祭一个祖鼓。做成的祖鼓要悬挂在堂屋进门左边壁上事先凿好的鼓洞中,并作为祖先的牌位。置放祖鼓的人家,每天两顿进行祭礼,每餐要两碗米饭、菜和两碗米酒。一年四季365天从不间断。每一氏族的人们,都得敬奉,态度虔诚,不得触犯。有违者,必须强拉过鼓,即从鼓下走过,以示惩罚。有严重违犯者,还会被开除鼓籍,即不许再姓这个姓,或不许再生活在这个寨子里。祭祖鼓有专门的公田,祭祀时妇女不参加,由部分男人扮妇女。

旧州古镇建筑群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

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元代置黄平府治所,明初为黄平安抚司治所,明中叶改置黄平州治,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州治迁出后改置由州巡检司治所,始名旧州。民国时置黄平县,后置旧州镇,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区东西向狭长,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衔,民居多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临街民居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一般为二进四合院。建筑艺术品位较高者有卢晴川、朱氏、杨氏、罗氏宅居。今存古建筑有十万营、仁寿宫、天后宫、文昌宫,关帝庙、川主庙、天主教堂、江西会馆、两湖会馆、福众桥、平播桥老里坝五拱石桥(明代)等。印子屋独特的设计,使其内住房防火、防盗有了绝对安全。

建筑文化是旧州文化的精髓。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古驿道、福众桥、平播桥,以及古朴玲珑,精致典雅的民居群,是民间艺术、巴蜀和湘鄂风格、西方建筑形式的融合,证实了这座古镇是载满文化和智慧的诺亚方舟。旧州城为狭长形,主街为西街,分为西上街、西中街、西下街三段,贯通全城,是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各地客商都以乡土为链接建立会馆,团聚同乡控制某一行业,相互竞争。城中有江西会馆、两湖会馆。

地处西门中街的仁寿宫是江西临川商人会聚的场所,布局严谨,用材硕大,制作工整,技艺精湛,融艺术与功能为一体,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古建筑。始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是一座由高封火墙围成的两进院落,占地1022平方米。正厅为明次三间单檐硬山顶房屋,有走廊和木栏杆,梁、柱、斗拱上有木雕装饰,颇具江南建筑特色。院中有戏楼,面宽五间,戏台顶部有如意斗拱,中间为八角形藻井,戏楼与两侧的厢楼相连。

西下街南侧的天后宫实为福建会馆,祀奉的“天后”即妈祖。它也是一座以封火墙围成的院落,占地1521平方米,由砖砌牌坊大门、前厅、厢房和无极殿组成。主体建筑为无极殿,前有鹤颈轩廊、两侧为三山屏风墙,前檐挑出构成歇山式牌楼,额枋上有“三龙戏珠”、“八仙庆寿”高浮雕。殿内梁柱粗大,精雕细刻。

朱氏居宅位于西下街北侧的。上房的“吞口”间,精湛的木雕工艺集中在此体现。大门门楣饰以“双凤朝阳”,雕骑马花牙子,两旁方窗雕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天官赐福”、“福在眼前”等内容的花饰。“吞口”两侧次间长窗,也雕有“五福捧寿”图案。这些造型优美、技术精湛、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的木雕,实属古建筑雕作中的上乘。

旧州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2006年旧州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州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平重安江景区

重安江景区属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十大景区之一,位于风景区西南部黄平县城南20公里的重安镇境内。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景点50处。分为民族村寨风光区、峡谷冲浪漂流区、篆水河峡谷风光区、重安镇民族风情区。

景区的四个小区以重安江为纽带连成一串,内容丰富多彩,无论是乘船冲浪漂流,步游深谷幽溪,以及民族节日活动,独具特色,参与性强感受强烈。

景区由喀斯特地貌景观、重安江水域景观、山岳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民族风情构成,韵味独特。“三十三浪”一浪紧接一浪,漂流其间有惊无险;“倒骑毛驴”、“美女照镜”神气活现;间歇瀑布、每刻一循,自成规律,神秘莫测;古铁索桥,横跨江中,雄伟壮观。加上凌晨斗牛、斗鸟、斗鸡,民族节日热闹非凡,还有美味佳肴正宗的酸汤鱼。

重安江景区属多重资源组合形成,集度假、休闲、疗养、探险寻幽等风光风情旅游为一体,具有很高的科学考察价值。重安古峡放舟冲破三十三重急浪险滩潕阳河的上游即称为"上潕阳"的一段是在黄平境内,由于尚未开发,仍然游人罕至。但是黄平的重安江十里古峡,却已经"热"起来,那里建起了度假村,开始了与一般的漂流不同的"冲浪"旅游。

由重安镇上游1以里许,但见江流把崇山峻岭劈开,形成陡崖壁立的峡谷。冲浪在上游的平良码头开始,游人登上长长如一片竹叶的鱼尾木船,在船夫的操纵下飞稍而下。十里古峡中急滩连连,险涛骇浪动人心魄。大的游流险滩有30多处,呈称"三十三浪"。当地船工对付急流险滩用特殊的驾船方法,长长的橹楫在前,桨手篙手在后,掌橹高手驾轻就熟地摇橹避过一处处险滩飞流直下,便驾而不险了。峪谷中幽谷叠潭、奇峰耸立美景处处,但船儿轻快如梭,如果不是船工提早提示真来不及一一欣赏就飞掠而过了。船儿冲出古峡,一道古铁索桥横空在头上掠过,天地豁然开阔,水势也平缓起来,两岸青山如黛,翠竹垂影,村舍点缀其间,是一个桃源泉境界。重安江一带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一支最为独特,它属于哪个民族还有待识别,人们都叫他(她)们为亻革家。冲浪之后能上亻革家山寨去领略这个稀有族系的民族风情,平添不少奇趣。

飞云崖古建筑群

飞云崖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东坡村湘黔公路北侧,西距县城12公里。

飞云崖寺宇传说为苗民创建,明正统八年(1443年)指挥使常智募建月潭寺,后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及清咸丰五年(1855年)先后两次毁于战争。经历代增修扩建,遂形成一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群,现存大部分古迹为明清建筑。飞云崖古建筑群及后山天然林,建有两道砖墙围护。外墙东至飞云崖瀑布,南临秀水溪,西抵赛马场、斗鸟场,北为后山天然林。内墙依山傍水而建,将飞云崖古建筑群围在其中。飞云崖古建筑群是一组集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古代民族建筑群。

飞云崖又名飞云岩,初名东坡山,亦名月潭,又以崖间有洞而称飞云洞。飞云崖的平面布局为东西二院,东院由牌楼、皇经楼、长廊、滴翠亭、碑亭、接引阁、小官厅、观音殿、童子亭、圣果亭组成;西院由月潭寺牌坊、云在堂、养云阁、大雄宝殿、南厢房、北厢房、萃秀园等组成。有各时代存留的摩崖、石刻数十处,保护范围占地2平方公里。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居住在附近的苗族同胞都要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民族-,成为飞云崖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又是当地群众苗族芦笙会活动的场所。

据《贵州古建筑》说:飞云崖古建筑群“平面布局可分为东西二院。东院的布置比较灵活,山门及皇经楼均居于纵轴线上。皇经楼之后,一反通常格局,长廊、滴翠亭、圣果亭、碑亭、接引阁等建筑物依山傍水安排在轴线两旁,形成比较开阔的空间,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飞云崖。西院建筑布局比较规整,月潭寺及大官厅,均自成格局。”1983年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到飞云崖考察,对这里的建筑布局也极为赞赏。该古建筑群既具晚清南方古建筑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这里的亭台楼阁都具园林建筑风韵,显得韵致风雅。

2006年飞云崖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云崖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洞河

野洞河是黔东南新开发的旅游景观,那里有洞中漂流的绝景和奇特的感受。

野洞河是重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黔南州的翁安县龙洞河,流经翁安、福泉、黄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峰峦叠嶂,全称18公里,全流域有上下两座天生桥。其中上野洞天生桥位于翁安西家寨与福泉懂炳交界处。高80米,洞深100多米,河水穿洞而过,洞中的瀑布,有天窗,有奇形独特的钟乳石,千丘田渠景观。该洞旁边还有一干洞,洞高20米,宽10米,于水洞形成孪生洞并连。

马家岩

马家岩

在县城北边高高的架梁坡下,有一悬崖名叫马家岩。马家岩古称榜山或揭榜山,在一崖壁泛白处距地约20米,有高4米、宽3米的朱色“中”字。据嘉庆《黄平州志》记载,此乃黄平籍清代近士王枟所书。王枟一家六代有12人中近士、举人,被誉为“五子登科”,是黄平真正的名门名人,其写“中”字是取“中榜”之意,高悬于崖上让人一揽无遗,目的是激励后人勤学、治学,以搏取功名光宗耀祖、报效国家。虽然在县城生活了二十多年,也在各种资料史迹中对此有一些粗略的了解,但一直没有身临其境去感受过它。公元2009年1月30日,农历己丑年正月初五日,一个阳光明媚、暖意融融的日子,趁着假期、趁着刚过完年还没消失的好心情,带着几分敬仰、几分好奇,决定独自去探访它。

这就是马家岩全景。从远处看,它由两处完全相连的崖壁组成,在冬日的阳光照耀和蓝天映衬下,雄壮的身姿显得那么伟岸,那么神秘。岩下依崖而建的,是一栋栋农家小屋和近年来时兴的农家乐休闲山庄。

马家岩就在县城的边上不远。中午,我手提照相机,身挎摄影包,顺着开发区的新大道,穿过正在建设的颐景园商住区,趟过就要治理的苗里河,再沿着田间小道走上一、两百米,不过二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它的脚下。通向崖上的路有好几条,由于不知道摩崖字的具体位置,只好选择从最熟悉的龙泉酒家山庄的旁边这条小道开始爬山。

其实这些所谓的路都是一些崎岖、陡峭的羊肠小道,路面要么是自然生成的石头,要么就是泥、草地,全是崖下的农民到山上种地和放牛时依山势选择后长期走出来的。行走在这样的山路上,不能不令想起鲁迅那段关于路的名言:“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上行了大概200米,到了半山腰,已经是气喘吁吁、背冒热汗了。坐下来小憩了一会,环顾一下左右,正好左边有一块农民种菜的地,地边还算平坦,象是经常有人走过的样子。管他的,先从这里进去吧!果然,走过菜地,一条沿壁前行的小径出现在眼前。由于是冬季,干枯的枝叶、茅草铺满了小径,人走在上面感觉很松软,象走在地毯上一般,很是舒服。

野洞河漂流

野洞河漂流

野洞河是清水江支流重安江的一条支流,位于黄平县城西部24千米。野洞河亦称瓮马河,发源于原始森林朱家山自然保护区,流经黄平县的崇仁乡,在富塘河山脚汇入重安江,野洞河是一座典型的V形河谷。河谷内有两座自然形成的天生桥。在福泉县的董炳,有一座天生桥,俗称仙桥,人们叫它上野洞。桥高约40米,宽近百米,桥上住一农户,称为仙桥人家。桥上种有稻田,称为桥上田,已有公路从仙桥上通过,成为沟通野洞河两岸各族人民的唯一通道。河水在仙桥下滚滚流淌,产生旋徊涡流,形成沙滩、湾塘。两岸飞水飘舞、珠雨飘洒、雾沫飞扬、凉风习习,

这是野洞河漂流探险的一大奇观。顺流而下,河水清彻见底,卵石磋砣,鱼翔浅底,叶舟幽荡,两岸鸟语蝉鸣,清脆悦耳,游人们欢歌笑语,艄公们幽然自得。人们正在左顾右盼,寻找着自然的什么奥秘,叶舟已悄然钻进了神秘的下野洞府的心脏,下野洞亦称第二座天生桥,洞长百余米,洞顶和洞壁挂满水淋淋的石帘与石幔,水从石帘与石幔上漫流而下,还有众多倒伏的荷叶状钙华帽,一个连接一个,

有的成串珠状,形成层层帽檐,

有的附壁挑檐悬挂,它们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高低错落有致,水从各个帽檐上不断流淌,形成一幕幕水帘,

叶舟只能穿过这一幕幕水帘,从一个一个的钙华帽下穿过,别无它路,游人们身居于这一幕幕水帘、珠雨飘洒、雾花四溅的雨淋世界中,心潮澎湃、情绪高昂,往下漂流5分钟,一座高120米的瀑布,

就会映入眼帘,此景名叫飞水崖,仰观此瀑水流似从云崖飞泻,直落谷底,珠雨飘洒、雾沫飞扬,烟云升腾,彩虹飞架,瀑脚有一巨大的冲蚀潭,随着潭水的涨落,在潭沿边的浪花和间歇浓缩作用下,形成彭突弯曲的钙华边石框,恰似一条弯曲的长龙,盘卧在冲蚀潭的潭沿边,顺溪流而下,有帘水瀑布群、盘龙石、人面石等景观,河谷内奇山、奇石、奇瀑、奇洞、秀水融为一体,堪称美丽神奇。在这大自然造化的人间仙境中,无不令人陶醉、心情激荡、留连忘返、终身难忘。野洞河是贵州洞中漂游的绝景。

太平洞

太平洞

贵州省黄平县太平洞苗族称为“嘎架略往”。位于黄平至谷陇镇公路旁,属谷陇镇山坪村,在黄飘大捷遗址下方(团仓村鸡冠坡脚),距黄飘大捷遗址1.5公里,距县城约15公里。太平洞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长3公里,洞中有洞,洞有岔洞,有多处出气孔。距洞数百米的西山悬崖上,有一块大田,大田的底层是一个能容纳数百人的溶洞。是苗族起义军坚持斗争,烧火煮饭之处,此处地势居高险要,起义军专门在此设瞭望台监视敌人。

太平洞口高30米,宽约10米。洞口的右侧有一小洞口为进口,高约30米,宽仅有2米许,起义军曾在洞口中架有瞭望台监视敌人。两个洞口外树木密茂,景色优美,主洞口瀑布飞泻。

清咸同年间,苗民起义军将领包大肚在黄飘团仓岩峡谷设伏,全歼清军中的湘军1.8万余人之后,清军调集六个营兵力对黄飘一带的苗寨进行扫荡,放火烧了许多苗寨。黄飘大寨、团仓、翁勇、白保、蒙加、李三寨、黄猫、岩鹰、谷陇、西江等地的苗革起义军千余人进入洞内与清军周旋。清军来时,则隐避洞中,清军撤退时,出洞耕作,伺机受命出征,与敌周旋达5年之久,曾粉碎清军用火薰、炮轰等多次攻击。清军久攻不下,而义军无一伤亡,最后清军狼狈溃逃。人们高呼:“太平了!”因此得名“太平洞”。

后于同治九年(1870)三月清川军唐炯部所陷。一九八二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门司城垣

岩门司城垣

岩门司城垣位于黄平县东南山凯,与县城直线距离29公里,毗连黄、施、台3县,地处清水江航运要冲,依山面江,形势险峻。清乾隆年间筑石城于此,设把总1员,兵71名。有事可随时提调各堡屯军,为清政府控制黔省东南要塞,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城平面呈三角形,城垣以青石精砌,周长1633米,高3.33米,垛墙高1.33米、厚2.67米。墙顶墁以料石,上下安砌墙垛。设有东、南、西3座城门。北面靠山,城墙顺山势延伸而上,于高险处构筑炮台3座,城门有楼,炮台有房,靠江还建有水关2座。

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台拱(台江)苗族人民在张秀眉的领导下反清起义后,贵州巡抚蒋蔚远急令古州同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凯里营都司盛修志等,先后率兵到岩门司防守。

五月中旬,张秀眉率苗族起义军2万余人围攻岩门司,数次进攻皆因守军工事坚固,炮火猛烈未克,张秀眉见一时难以攻下,遂改变战术,以消耗官军弹药,围而不攻。城中守军弹缺粮少,先后十余次派人乞援,书信均被义军截获。6月初。张秀眉眼看守军士兵以掷瓦砾为防,知其已弹尽粮绝,同时侦知镇远守备何其英率兵增援将至。2日夜,张秀眉派义军分路伏于附城林莽中,次日以一部佯攻诈败,然后,匆忙渡江后撤。守军误为援军已到,倾巢出城追击。义军伏兵四起,前后夹击,乘势攻入城内,全歼守军600余名,古州知彭汝玮,龙里知县陈毓书,凯里营都司盛修志及黄施卫千总邢连科,把总唐定魁,土官何清龙等均被击毙。随后,张秀眉留下部分义军守城,亲率大军迎击何其英部援军,将其全歼于施秉境内。

朱家山原始森林

朱家山原始森林

距旧州古镇30公里的朱家山原始森林,是阳河的发源地,其主峰马头山,形似马头,海拔1357米,站在马头山巅可揽黄平、瓮安两县交界的大片原始生态林。周围尚有沙帽顶、其昌米、羊脑壳、古老门、三角庄、鸡冠岭、太阳山七座海拔1000余米的山峰。人们誉之为“七星捧月”。雨过天晴的早晨,朱家山云海茫茫,无边无垠。日出山顶,朝霞万道,普照大地,景色美不胜收。朱家山是黔中地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面积较大的唯一常绿阔叶林区。

林区内有木本植物417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三尖杉、红豆杉、香果树、榉木等,它是一个自然植物基因库。林中还有国家级三类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大灵猫、小灵猫等,茂密的林中小溪还常见国家二类保护珍稀鱼类大鲵(娃娃鱼)。朱家山原始森林是一个“药源”、“蕨菜”和“食用菌”的宝厍,是科学考察、研究、丛林探险、寻幽的旅游胜地。

黄平民族博物馆

黄平民族博物馆

黄平民族博物馆,设在飞云崖月谭寺养云阁内。于1984年筹建,1987年12月31日正式开放,现有配套房屋10余栋,总面积656平方米,藏品有贵州境内苗、布依、侗、彝、水、瑶、回、亻革

、仫佬、壮等少数民节日族的文物1200余种和一批文字、图片、音响资料。

珍藏品中,各民族的节日盛装尤具特色,苗族盛装有20余种,各式银帽、项链、耳环、手镯等装饰品制作精美。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其它如各式不同风格的刺绣、挑花、蜡染、纺织等工艺品、祭品、玩具和节日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博物馆的基本陈列《贵州民族文化展览》,设在月潭寺内,展览分节日概况、节日活动、节日服饰、节日饮食四个部分,展线长约100米。节日概况陈列于南厢房,计有贵州民族分居图(模型)前言、贵州节日分布图及30幅图片。其中有苗族鼓社节、跳花坡、仡佬吃新节、布依族查白歌节、赶盘江桥、飞云崖四月八节、侗族春节、彝族火把节、水族过端午、苗族的姊妹节等。节日活动图片和节日服饰陈列于正殿,活动图片按歌、舞、乐、戏、体育顺序陈列,此外不同民族节日使用的乐器和道具:箫、笙、口弦、葫芦、琴、牛腿琴、泡木筒、莽筒、唢呐、铜鼓、木鼓、皮鼓、弓、龙船、马鞍、鸟笼、舞狮皮、地戏、彝戏、傩戏面具和相关活动图片也依次陈列。节日服饰按头饰、银饰、盛装、服饰等顺序,陈列了20多个模特,展示了贵州各少数民族的节日盛装、便装、童装等物品及相关图片。

节日饮食陈列于北厢房,展示不同民族的节日饮食习俗图片、绘画和器物。以酒巴具中的嵌花牛角杯、壶、羊角杯、雕花木饭盒、藤编饭盒等较有特色。开馆后,《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展览》应邀至西安、北京、深圳、广州等地展出。获国内外观众极高评价。随民节日歌舞表演队的十二名队员(包括两名黄平亻革

家歌手)还应邀到美国参加美、苏、中、日四国艺术节。

且兰古镇

且兰古镇

旧州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西北部,是贵州省九大历史文化名镇和二十个重点保护与建设的民族村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84米。城镇距县城25公里,距州府凯里市78公里,距省会贵阳市198公里。境内有黄平至余庆、瓮安、福泉公路穿城而过,交通发达,来去便捷。全镇辖30个村,1个社区,397个村居民小组,有1.4万余户,5.2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2%(苗族占52%)。这里地形中部平坦开阔,四周群山环绕,有贵州东部最大之湖迹平原——3万亩大坝;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6℃,降雨1211毫米;土质肥沃,物宝天华,历来盛产稻谷、玉米、小麦、红薯、洋芋、油菜、花生、西瓜、水果、畜禽。自古为贵州东部重要的商品粮和畜禽基地。

旧州历史悠久,有史可考已达2300余年,春秋战国时创立且兰国,汉置牂牁郡,后历朝历代都在此建有州、府、司、卫、县等治所,故古城形成年代久远。其古建筑群是巴蜀、湘鄂、西方等外来文化、宗教文化与当地民族民间工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的产物,颇具规模和特色。旧州古城建于平岗之上,南接丘陵地带,峰峦叠秀,有鼓台、铁顶、铜峰三山挺立其间,北临宽广大坝,气象开阔。此地自古为水陆交汇点,有长江支流沅江沿舞阳河上溯到黔东的最后一个通商码头。古时的京广百货均由舞阳河水路泊来,至此经古驿道转驮贵阳、安顺等地,当地土特产又经此水运到洞庭湖后,分销武汉、上海、江浙一带。历代货运频繁,商贾云集,市井喧啸,远近闻名,一直为贵州商业重镇,黔东南历史名城。这里地灵人杰,是大文豪郭沫若母亲的故乡,明代民族英雄史可法青少年时曾在此度过,清末独赴夷营怒斥英军统帅的天津知府石赞清出生于旧州,当今更有闻名国内的艺人常氏三兄弟、王家三姐妹。

旧州,座落于闻名遐尔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上游。千万年来,在这条美丽慈祥母亲河的哺育下,她博采天地之灵气,不仅物产富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还孕育出和汇集了光辉灿烂的夜郎、荆楚、湘鄂、巴蜀及佛、道、天主教等多元古文化,形成了厚重文明的文化发达之乡。此地还与中国革命运动有深厚缘源,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当地苗民不畏生死,不怕饥寒,损家砸园,日夜抢建军用机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著名的美国战斗机大队—“飞虎队”曾在这里频繁起飞,鏖战长空,立下赫赫战功;解放之初,远离故土,跃进千里的北方籍解放军指战员,也在这块神奇的黄土地上与土匪展开大撕杀,为巩固新生政权洒下宝贵的鲜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南亚缅甸0支部经-总理的亲自安排,亦把旧州作为他们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驻所。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旧州是鱼米之乡,文化之乡,革命之乡。

旧州山青水秀,景色瑰丽。城内有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和古朴玲珑、精致典雅的民居群;城郊有优美的清代评十六佳景;城西有集长江三峡之雄伟,桂林山水之秀丽,四川九寨沟之幽雅的舞阳湖及世外桃园般纯朴的朱家山原始森林;城东有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自然艺术长廊,佛僧神仙旅居之胜地的上舞阳河大峡谷……。

2000年,旧州被旅游专家赞誉为“金盆(万亩大坝)、银碗(舞阳湖)、玉带(舞阳河)、明珠(古镇)。”

随着二十一世纪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日渐深入,贵州“公园省”建设速度的加快,黔东南打造“世界古朴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大州”浪潮的掀起,黄平“旅游兴县”战略的全面实施,旧州树立“民族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旅游大镇”号角的吹响,这座沉睡了二千多年的古镇已蓦然苏醒,她将以千般风情,万种风韵,吸引四面八方来宾。

黄飘大捷遗址

黄飘大捷遗址

黄飘大寨位于县东南,在其西5公里处的黄飘大坡,即是黄飘大捷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咸丰五年(1855),苗族领袖张秀眉于台拱(今台江)起兵反清,得到当地各族人民的拥护,数年间,其势力已遍及黔东南各县。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稔军之后,调集川、湘、滇、桂的兵力配合黔军大举镇压贵州各族人民起义军。

台拱(台江)和凯里,是黔东南苗民起义军经营多年的根据地。同治八年初,湖南布政使席宝田率湘军2万余人,分兵会-拱和凯里。是时川军唐炯部已入黄平,席宝田在攻占镇远、清江(剑河)后,亟欲与川军会师。遂饬记名按察使黄润昌、即补道邓子垣,记名提督荣维善等率湘军1万8千余人,从镇远西进,企图取道谷陇、黄飘,打通到黄平驿道。起义军领袖张秀眉、包大肚侦知湘军行动,当即议定由包大肚率新城、螃蟹、凯塘、凯哨、革一一带义军万余人,择险设伏,相机歼灭湘军精锐于施秉,黄平之间。三月十九日,湘军陷施秉,包大肚佯败诱敌,稍战即却,退白洗(施秉城南20里)。二十日复弃白洗。湘军窃喜,轻义军不足与战,调荣维善率5营为前队,总兵张宜道为2队,总兵苏元春率精毅营为3队,邓子垣率精捷营为4队,黄润昌率定中营为后队直趋黄平境,二十一日进抵谷陇(距白洗40里),于时荣维善以连日接战,军旅疲惫,与邓黄诸人相议说:“吾军不立营寨,为游击之师,今深入贼中,久战军疲,宜休士赢粮,方可进也”。准备安营休息,但各营部将趋功心切,于二十三日黎明,挥军继进。

黄飘寨西5公里的大坡头,左团仓山、右鸡冠山,两山对峙,地势险峻,山道狭窄逶迤,附近皆陡岩峭壁,绝涧深壑。其处,人不得联伍,马不能并鞍,为黄平东南天险。包大肚于此分三卡设伏,两山积滚石擂木,设火枪地炮,先让湘军前锋入谷,俟中军过后,伏军居高临下,木石齐发。湘军被截首尾不能相顾,形成各自为战。荣维善经苦战出围,但黄润昌及邓子垣等均被困围中,荣维善命苏元春返援。黄润昌于混战中失坐骑,飞炮中脑死。及至元春回援,即补道邓子垣、总兵凌子龙、彭永清、副将唐远琛、参将杨洪亮、知府邹泗钟等一时皆死于伏中,维善久侯元春不至,令张宜道回师营救,久去不归。维善预感形势严重,亲率残部复蹈围中,期与润昌、子恒合师相救,此时各路湘军皆已败溃。当其复蹈围中,义军因得力阻歼,淮善被围一昼夜,弹药悉尽、刀矛俱折,清兵死伤略尽,顾左右不过二百余人。二十三日乘夜色迷蒙强占一山,得一寨,稍具饮食,而义军大队忽至,围小山数匝。二更许维善命突围,部将罗志鸿等战死,围终不解。维善被围两昼夜曾三次突围,终因兵卒饥疲而坐骑复中炮倒毙,遂死伏中,至此全军覆没。

苏元春奉命回援黄润昌中炮伤腿被困伏中,裹伤力战不得出,副将黄元果兵适至,力战出围。与中路分统徐启瑞汇合,得残军三千,不敢复战,绕道遁黄平,乃得不死。此役义军大获全胜,歼灭湘军一万八千余人,自提督、总后以下将领二十余员皆毙于阵。掳获辎重、土炮、火枪、弹(铅弹)药、刀矛、器械、马匹无数。

石笋沟

石笋沟

天然石林公园石笋沟,距野洞河东侧1公里,沟长十余里,宽10——100米不等,两岸山山对峙,林木荫翳,溪水潆洄,路由溪流浅沙上行,迂回曲折,两山上的山石像一棵棵巨大的竹笋,因此而得名。石笋沟除此外有的山峰奇石形如人或动物,惟妙惟肖。沟内悬壁多生腊梅,腊月开放,冬游至此,鹅黄满月;春夏之季,林木苍翠,藤萝纠缠,步游其间,酷署不知,此景是贵州高原上的天然石林生态园,黄平老县志曾对此景有专述,石笋沟是有待开发利用的天然生态石林公园。

冷屏山

冷屏山

高原石林冷屏山,距县城8公里的冷屏山是人们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在这里,万亩草场尽显草原风光,夏天,一望无际的绿草,不知名的野花使人们赏心悦目,置身于这碧草蓝天下会使你的忧愁与烦恼荡然无存;冷屏山的另外一个景色就是占地400多亩的天然石林,一个个天然巨石像牛、像象、像狮、像虎,或立或卧,情态万千,栩栩如生。走在石林之间,无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朝桥

三朝桥

“三朝桥”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境内的重安江上。第一座是清代的铁索桥;第二座是抗战时期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的钢桁桥;第三座是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拱桥。由于在一段相距不足百米的江面上保存有3座建造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桥梁,当地政府已将“三朝桥”辟为旅游景点。

动动手,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

如果有想推荐的秀美村庄,可在微信右下方或者后台“留言”告诉我们,小编将会收集文字与资料分享给大家……

您想每天收到这样的文章吗?

点“秀美黔东南”可一键关注哦↑

这里是秀美黔东南公众微信号:xmqdn085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