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6点,北京城里一家叫“秦唐食府”的厨师们已经在暗夜里呼着白气侧身进了后厨。经理杜慧霞是陕西凤县人,她说:“大厨们都是地道的陕西籍师傅,精通各种美食工艺,这一大早是在准备陕西人最喜爱的浆水。”
历史上的陕西曾经是13个王朝的建都之地,也曾拥有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全世界的人都汇集在这里,带来了各地不同的美食。直至今日,这里依然是中国人的美食天堂。
古帝都里究竟都盛行什么样的吃食呢?“秦唐食府”的创始人吕建刚别出心裁,琢磨着在现在的帝都北京,给现代人呈现一份古帝都长安(现西安)的美食与文化盛宴。
一大早,师傅们忙活制作的浆水,相传始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末年,经历朝历代改良传承了2000多年,仍让陕西人爱不能罢。浆水采用包菜、芹菜、萝卜、土豆、黄豆芽等为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加酵母发酵而成。颜色呈淡白色,口感酸爽,直接舀出饮用时若加以少许白糖,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消暑解渴。如果把浆水用辣椒和葱油炝过,再加进手工面条,就成了一碗地道的浆水面。
要说这“秦唐食府”里能与浆水面媲美的面食很多,但唯有岐山臊子面能拔得头筹。
岐山是历史上周王朝建都之地,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岐山臊子面在陕西人心中的重要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春节年夜饭的饺子。如果说南方人腊月里准备过年忙活的是杀猪、打渔、腌制腊鱼腊肉,那么地道的陕西人一定要“揽”上一大锅肉臊子。
肉臊子就是肉丁炒制的配料。肉丁切得薄而匀,干煸至透明状,再配以醋和椒辣面,文火慢炒。一勺色泽油亮、辣而不燥的红油臊子,正是岐山臊子面的精髓所在。
臊子面的配菜很有讲究:木耳豆腐寓意黑白分明,鸡蛋象征富贵,红萝卜寓意日子红火,蒜苗代表生机勃发,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福。陕西人吃臊子面“只吃面、不喝汤”是约定俗成的饮食规矩。杜慧霞说:“在外面打拼多年,想念的就是家乡的这‘一口香’的臊子面。”
说起陕西人酷爱面食的习俗,要回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朝,当时中国以陕西的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出了南稻北麦的农业分布,从而造成了南方人爱米、北方人喜面的现象。
馍是陕西人的主食,肉夹馍则是馍的最经典吃法。肉夹馍是两种食物的绝妙组合——白吉馍和腊汁肉。陕西人吃的白吉馍用火烤制,加入三十多种调料慢火熬制而成的肉,软糯浓郁,馍的平淡更加凸显出肉的醇香。
“秦唐食府”的招牌菜里,有普通百姓的吃食,也少不了古帝都里知名的官府菜——“长安葫芦鸡”。
相传大唐玄宗在位时,礼部尚书韦氏用菜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一日,他命家厨烹制酥嫩的鸡肉。第一位厨师先炸后煮,韦氏嫌肉质太老,重罚鞭打;第二位厨师先煮后炸,韦氏又嫌鸡肉不成形,竟将厨子活活打死;第三位厨师把鸡捆扎起来,先腌后烤,做出来的鸡肉不但香醇酥嫩,而且形似葫芦,“长安葫芦鸡”由此得名。
除了食材和吃食的讲究,对秦唐文化情有独钟的吕建刚说:“秦唐食府里,杯碗盘碟也有各自的说道。”
粗纹小陶碗里盛着香甜可口、软糯宜人的甑糕是“秦唐食府”的一道特色小吃。甑糕是在糯米粉内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相传由3000多年前西周王朝时期王子的专享食品“糗饵粉糍”演变而来。
白底蓝边、大小形状各异的各式碗盘,点缀着地道的食材、精致的菜品,辅以考究的工艺,让大气磅礴的秦唐文化向世人展现着盛世美食的现代风尚。
岐山臊子面
肉夹馍
长安葫芦鸡
甑糕
汉江石锅鱼
擀面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