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准确认知古临洮,拨开岷县秦长城首起点迷雾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8-21 20:25)
文章正文

岷县融媒体中心

为了弄清秦长城的起点,我专门到岷县去考察秦代长城。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在秦代什么地方叫临洮。秦国和秦朝时代把岷县叫临洮,那时秦国的陇西郡也设在临洮。而改为岷县是在民国时期的事情。临洮过去叫狄道,在把古临洮改为岷县之后,也把狄道改为临洮。当然临洮一段时间也曾经是陇西郡的所在地。由于地名的变化,对长城的源头的研究带来了很多困惑。人们一般认为临洮就是秦代长城的首起段。这是个误区。而临洮一些长城研究者,也坚持认为长城的起点在现在的临洮。

史书上说的蒙恬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这个临洮就指的是岷县。从岷县是秦长城的首起地。长城有两个走向,一个是秦昭王长城到了固原,一个是秦始皇长城,应该是沿一条沿洮河向北,到永靖县与黄河对接,沿着黄河南岸继续延伸,过兰州,榆中,皋兰,靖远,中卫等地,“并河以东”而修筑的。史书上称“并河以东”,或“傍河以东”,“以河为因,城河上塞”等。有不同的说法,但实质上都是指秦朝沿黄河修筑的长城。

秦长城,包括秦昭王长城,为什么起始段在临洮(今岷县),这是有防御的战略根据的。秦朝的老祖宗发迹在甘肃的天水秦安和陇南礼县一带。商末周初,秦人来到了西陲,从周孝王时起,秦人便为周天子牧马,首领非子是最有名的驯马高手。因养马有道,也由于救驾有功,周天子将渭水以西带名为秦地的土地,赐予非子,便有了“秦嬴”的称号。在秦国的发祥地西北方,就是甘南大草原,这里就是土藩、戎,羌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历史上这些民族与秦国曾发生过很多战争。

在礼县的北部有一个叫犬丘的地方,现在叫狼渡滩,就是秦朝为周朝牧马的地方,后来成为秦国牧马的地方。秦国在战国时期是比较晚出现的一个诸侯国,由于对周王朝救驾有功,被封到西戎这个地方。而秦国很争气,很快就征服了一带的少数民族,占领了这里很大的地盘。到了秦穆公的时候,他的地盘已经到了黄河南岸,在岷县设置了陇西郡。在这里修筑长城,而且不是一道,有多道长城。战略意义是相当明显的,就是要保护牧马之地和秦王朝的发祥地,也保护渭河泾河流域。这里的确是一个战略要地,是秦国向东发展的战略依托。秦国就是由于战马数量多质量好,战马在当时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大增强了秦朝军队的作战能力,使他有能力扫灭六国,实现统一。

根据岷县同志的建议,我专程到狼渡滩去考察,这里的确是不可多得的牧马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军队也曾经在这里作为军马场。闾井镇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详细介绍了这一带的情况。闾井镇这个地名,实际上留下了秦代井田制的痕迹。

我写诗《到闾井狼渡滩》,“常慕幽景狼渡滩,祭献秦庙西陲边。犬丘名垂牧马地,闾井形彰古井田。丘陵披绿接远云,小溪蜿蜒过大塬。偶遇救驾的诸侯,一统劈得亦开天。”注曰“狼渡滩,在礼县北,岷县南。此地为古犬丘。即秦人祖上为周王牧马之地。周王因燃烽火戏褒姒,而诸侯不救驾。唯秦人先祖救周幽王驾有功,随封西陲为秦,始为诸侯。秦人继续在这里牧马,使其军力逐步壮大,而夺取了关中,又向东统一了华夏。此地,应为秦发迹的重要发源地。”

对岷县秦始皇长城有不同认识和看法,有的根据考察实际,形成了相关论文,认为秦始皇长城始起临洮,那个临洮就是现在的岷县。有的则认为秦始皇没有在岷县修筑长城。因为秦朝时间短没有时间修筑,这是对历史阅读得不精细,形成的观点是不准确的,秦朝存在了十五年,前后修了十二年长城,这个历史是有文献记载的。

为了考证这个问题,我先后到了岷县学习研究,在张润平老师的陪同下,还有县委组织部的曹副部长,周副县长(当时为陇西的县级干部)一同去考察了这一地带的长城,使我感到十分惊奇的是,秦朝在这里修了不少长城,不是一道,而是数道长城重叠修筑,有堑壕长城,有土筑长城,有石筑长城,大体上是堑山堙谷形式。由于这里不具备修堑山长城的地理地形条件,所以秦代人选择了开挖壕沟的形式,形成堑壕防御体系。岷县境内堑壕大体分五段,总计长度20公里左右。

我们首先考察了位于岷县县城西边的东台的前台烽火台,从铁关城的小村子旁边,往山上爬了大约100多米,到了一个地方,这里杂草丛生,特别是蒿草长得有半人多深,踏着露水艰难地到了秦朝的烽火台下。这个烽火台上长得满是草和树,只是在靠西南的一段露出一些墙体,夯土层厚度12公分,薄处也就10公分左右,非常规范。张润平老师说,秦代的烽火台规制有其鲜明特点,和其他朝代的不完全一样,一般呈圆柱体,密度比较大。而秦代的烽火台现在基本上成一个土堆了。比如在岷县东台这个地方,山地绝对高度500米,从山顶到洮河边,大约有5个烽火台,在洮河边上的烽火台,直径18米,周长50多米,高30米,被人拆掉了。现在这里建了5栋房子,实在是可惜。

在岷县县城西边五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铁城湾古迹,它是秦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第一个关城。仔细观察在一个土台子上有一些痕迹,关城的围墙依稀可见。这个关的南边就是大沟,沟口的大沟镇是个战略要地,他是通向四川松潘、青海等地的必经之道。秦国必须把这个战略要地加以封堵,在铁关城的山上,隐约可见秦代的时期修筑长城和烽火台,而且这里的烽火台非常密集,沿着山脊线修筑,随着的脊起伏而延伸,与堑壕土筑长城连为一体。

在距离岷县30公里的西边有一个地方叫西寨,这是明显最西端的一个镇子,在镇子的西边的山梁上有一个秦代的烽火台,应该叫西寨烽火台,现存有6米多高,绝对高度有60多米,在半山腰。

向西我们行进到一个河床比较窄的地方,突出了一个山梁,在山梁的背后,秦代的将士们挖了堑壕,宽5~6米,深3~4米。这个堑壕从突出的山梁向西北拐去,然后到了半山腰,继续向东北蜿蜒而上,到了山顶,这是一道防御线。这个堑壕一直延伸向北,向北之后与洮河相连,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此次我们在往甘南行进的路上,满目青山绿水,这里有打造全域旅游,实行“五无”,即无垃圾,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无化肥。甘南我过去过多次,是有名的脏乱差,现在变成这样干净美丽的地方是想象不到的。

我们到了卓尼,这里有地方叫秦关,秦关周围有很多高山,在我们车行进的正前方,高山之巅都有烽火台,烽火台的下方有堑壕,弯弯曲曲地延伸到洮河。张老师讲,山的那边可见秦代对防御工事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在临潭县的板藏村,海拔是2886米。这里基本都是藏民农作物,基本是青稞和油菜,蚕豆。从这村子往西北行进大约5公里的地方,叫木耳道,就有秦代的土筑长城,两边的山上都是堑壕。堑壕宽有8~10米,深4~5米,这里的土筑长城遗存的墙体高有8米,长有250多米,底部宽有6米,顶宽有3~4米,夯土层显然比较薄,5~6厘米,最厚的也就是8~10厘米。明代的大约20厘米。

可见这一段长城明代曾经维修过。因为在一段墙体的合缝两边,夯土层明显不同,分析是由于时代久远,自然损坏或者人为破坏,形成了一个豁口。明代又把它修筑起来,所以它的夯土层比较厚,而原来的城墙是秦代的,夯土层很薄,两边的夯土层截然不同,这充分说明这段长城是秦代修的,明代做了维修。这一段长城在两个山之间的直线距离是约2公里左右,这个堑壕是顺着山脊一直到了山顶,左右两边都连着土筑墙体长城。

我写诗赞木耳道秦长城:“高墙横亘深沟暗,堑壕相连接远山。色紫长城接洮水,葱绿墩台渺胡边。瞭望秦人牧马地,还闻羌笛杨栁怨。藏胞详述紫塞事,格桑花丽娱我颜。注曰:在关城考察长城,遇一藏族朋友,热情引我们到木耳道,考察秦代长城和两座古城,收获颇丰。”

张润平老师经过多年的考察,在大寨沟的五台山,发现了断断续续的秦代石筑长城。还发现了秦代的粗绳纹瓦片,和军队用过的箭镞,以有力的证据证明,秦代的长城就是开始于岷县的。

从扎古路开始绵延往北160公里。在这一条沟里,秦朝修了两道防线。在第一道沟往北,大约3公里处的山上,海拔3000多米,左右两边都有堑壕,延伸到了山顶中间是一个壕沟。这个堑壕的形式是,从堑壕北边挖出来的土,全部填到南边,北边的墙基本上是自然山体,相多于在南边砌了一个高墙。旁边是一座城,壕沟旁边一座墙是用石头垒砌的,现在还留一些痕迹,但是由于修公路破坏了不少。至今有个地方当地人叫城后头。这里肯定有一个堙谷长城,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使我想起了石门按门岘的堑壕长城,它和这里的堑壕长城完全是一个形制。秦代的岷县长城也就始于空洞山,具体的名字叫大沟寨五台山,在这个山上设的大大小小的烽火台有30多座,其密度是我看过的长城烽火台最多的一个地段,充分说明秦朝军队对这里防御特别重视。

这里还有一个叫铁匠铺的地方,在一个沟岔里,位置比较隐蔽,在秦朝的时候,这里是个维修兵器的地方,是为守卫长城的兵士做兵器保障的。当地的藏民领着我们在这里捡秦代绳纹瓦。确定年代的依据除文献外,就是在堑壕遗址上见到的秦瓦以及瓦当残件标本。秦代瓦片内纹为粗布纹,外纹为柳条纹。瓦背粗绳纹战国、秦汉差异不大,瓦里差异太大,有麻点等为早期的战国时期的,细布纹的为秦汉时期的。

我在考察红三峡一带秦代长城时,发现了断断续续的石筑长城遗址。我把在这里拍的一些照片发给张老师,他说这同岷县秦代的现存的长城遗址,完全相似。前不久他又发文补充说,从岷县到兰州的并河以东长城,也是蒙恬修的,秦昭王长城蒙恬也维修过。这样看来,蒙恬修筑的长城有好几道,包括对秦昭王长城的维修,包括对并河以东长城的新建和维修。在黄河边上的秦长城,有专家认为开始秦厉共公时期,那是公元前460年的时候。

在考察了岷县一带的秦代长城后,可以粗略地得出以下几个印象:一个是秦代非常重视保卫这个战略要地,在这里修长城,洮河北边有好几道长城。秦长城在这里有秦昭王长城,秦始皇长城,也包括秦国数代国君在这里修的长城。一个是秦代长城的首起点应当就是岷县,岷县在古代一直叫临洮,是秦陇西郡的所在地。一个是从这一带的长城和烽火台,可以明显地看到秦代修的长城及烽火台,与明代的明显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认识,秦始皇时期,应当对从岷县到固原的长城也进行了维修,主要是为了要保护渭河与泾河流域。同时也修了从临洮到永靖,到兰州,过榆中等地的并河以东长城。

关于岷县秦代长城的认定,岷县的长城专家张润平有独到的见解。他经过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论文,对岷县一带的秦代长城,进行了充分的展示和论证。他认为,对长城的认定,核心是遗址定论。对遗址的认定,人们容易犯经验性习惯性错误。比如认为“长城就应该是一段段长长的墙体,非此就不是长城。没有长长的墙体,就认定没有长城。”这种认定是不准确的。

他还认为,认定问题的出现是情有可原的,本质上属于时代局限性问题。时至今天,把它分别定格在特定战国时期的秦国与统一六国后的秦朝时空,通盘在全国大版图上审视其合理性,会发现我们之前对秦长城遗址的认定,存在漏洞或悖论。对一些错误结论的坚持,往往与一些所谓的专家和职能部门有关。秦长城遗址在甘肃段的存在、秦长城西首起于古临洮今岷县是不可否认的,对其研究与认定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研究加以证实的问题。

岷县通过努力,已调查清楚秦长城遗址遗存及布防格局,发表了《秦长城首起于岷县的文献梳理与调查考证》《秦国陇西郡郡治所在地考》《秦长城西首起遗址考》等学术成果。《中国长城百科全书·岷县长城(卷)》亦将于2021年8月出版发行。鉴于这样的研究和考察,相信秦代长城起始于岷县的结论会逐步得到认识和认定。这样看来,岷县不仅是秦昭王长城的起点,也是秦始皇长城的起点。

中国长城全集明显长城已经准备出版发行。这是《中国长城百科全书》大系400多本中的第一本,出版社非常重视,重点打造,中国长城学会与凤凰出版集团欲一炮打响,因此精心打磨二年多时间才出版。

作者简介:

常生荣,籍贯白银市(靖远县)现为平川区,1969年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曾任原解放军总政治部群工办主任、原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部政委、全国双拥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