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进陇原大地 感受浓浓年味
灯光璀璨的环州故城 庆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榆中县小康营乡红寺村村民彩排社火节目,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侯崇慧 摄
华亭曲子戏
道情皮影
白马山寨文化演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王琳
编者按:春节将至,过年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春节期间除了全家团聚走亲访友外,还有很多人会选择外出旅游,感受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和年味儿,来一场寻找年味之旅。
花灯满城、游人满街,在洋溢着热闹、浓郁的西北文化气息的氛围中,大家走进县城,游古城、赏美景、观民俗、品美食,切身体会着陇原大地浓浓的年味儿。
漫步庆城 品味舌尖乡思
黄土深厚的西部边陲,有一座小县城——庆城县,如今四面八方的人们会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拥进古城,一睹它的千年风采,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庆城古城历史悠久,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周先祖不窋所筑,如今已有4000多年。庆城古城山川地形独特,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居住,号称“活着的千年古城池”。
庆城与所有古城风格不同,城距高阜,绝大多数城墙不加板筑,随自然地形削土成城,其形似展翅凤凰,又称“凤城”。因地形南北长,东西窄,而且北面宽大,越往南走越窄,处三川当口。
从南边进入古城,首先就会遇到文笔峰,早年被毁坏后又依原样放大重新修建,是正六边形,主体七层的一座高达25.54米的塔,曾是庆城八景之一。紧接着看到的就是周礼广场,它东、西、南三面临环江和柔远河,占地127.8亩,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人工景观融为一体,有景观广场、景观道路、雕塑、文化展示区、音乐喷泉、镜湖等,移步换景,人们在此休闲集会、游览观光,乐此不疲。
临近春节,古城老街上处处响着喜庆的音乐。一张张寓意吉祥的庆阳剪纸绽放在巧匠们的手中,盛开在千家万户的窗棂之上,装点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游客在这里观古城风貌、游周祖陵公园、逛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寻找马莲河的源头,在古香古色中感受这座小城的独特魅力。
欣赏过美景,一定要品尝下当地的美味。在庆阳,花馍一蒸,年味儿就来了。颜色各异的花朵、栩栩如生的锦鲤、精致鲜艳的寿桃、活灵活现的喜鹊……在陇东巧妇们的手中,一团团平淡无奇的白面,经过发酵、揉面、捏形、饧馍、蒸制、着色等数十道工序,变幻成了色彩亮丽的花馍馍,犹如精美的艺术品,让人垂涎欲滴却又不忍下口。
千姿百态的花馍馍不仅是一项璀璨的民间艺术,也是人生重要时刻的见证,贯穿着庆阳人平凡的一生。新人结婚,要抬着一对花馍馍进洞房,馍馍上捏出百年好合、龙凤呈祥等喜庆造型;老人贺寿,要将馍馍做成“寿桃”的形状,象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逢年过节,庆阳人都会制作花馍馍,那花馍上的一花一叶,一鸟一兽,无不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期望,也承载着对于先祖亲人的深深思念。
故乡的花馍是甜的,游子的眼泪是咸的。过年回到家中,吃一块妈妈蒸的花馍馍,那一缕浓郁绵长的思乡之情,也在这一瞬间,被一块久违的花馍馍填满了。
走进华亭 聆听亲切乡音
大红灯笼高高挂,喜庆剪纸窗上贴……春节前夕,被精心装扮后的华亭莲花湖公园,浓郁的新春气息随处可见:一串串小红灯笼挂满树木枝头,造型各异的彩灯璀璨绚丽,各类花卉争奇斗艳,寓意吉祥的祝福语交相辉映,处处都是浓浓年味。
公园位于华亭县城西1公里处,这里依山傍水,美丽的雷神山竖起画屏,旖旎的汭河水沿景区南端蜿蜒东去,这片水韵灵动之地一年四季皆是美景,与水、鱼、鸟构成灵秀多维的墨彩画卷,也吸引着向往田园、放松休闲的人们的脚步。
漫步湖边,曲桥栈道、亭阁假山、园林雕塑……湛蓝的天空飘着片片白云,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观让人陶醉,碧色水韵的灵气裹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尤其当夜幕降临,莲花湖边彩灯闪烁,流光溢彩,让夜晚的华亭更有吸引力。
逛过公园,来听一曲原汁原味的华亭曲子戏,可更加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
在华亭,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听到古朴苍劲、韵味悠长、原汁原味的华亭曲子戏。听戏,是华亭人过年最惬意的一件事,也是华亭曲子戏最正式、最热闹的时候。戏班的演员们脸涂油彩,身穿戏服,手持道具,挨家挨院、走乡串户,《天官赐福》《状元游街》《八仙过海》……唱上一首曲子戏,华亭各地的年味一下子就沸腾起来了。不论唱词或念白,都汇集着民间文化的精华,质朴无华,简洁明快,生动上口,饱含着华亭人民的性格和智慧。
华亭曲子戏以华亭市为主,其他县(区)也有流传,因流传地域不同又称“小曲子” “地摊子”“信子腔”等,具有元曲杂剧的历史痕迹。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华亭曲子戏由当地群众自演自乐,始终保持着浓烈的乡土气息,曲调轻快流畅,语言风趣诙谐。
如今,在曲子戏艺人的促进和带动下,各地曲子戏班社代代相传,一代代热爱曲子戏的陇原人保护并延续着这项传统艺术,也让创始于民间、扎根于民间、依从于民间的曲子戏在春节这个盛大的节日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欢歌笑语。
探访环县 回味皮影乡情
临近春节,“来环州故城过大年”成为市民游客过年的时尚潮流。在这里观花灯、赏民俗,听大戏、拜大年,从腊月到春节,再到元宵节,一拨拨精彩大戏将不断上演。
环州故城,位于环县县城北关,是环县依托境内秦代长城、萧关古道、灵武古台、宋代砖塔、明代老城等历史遗迹新建的旅游景区。立足环县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塔为中心,由低到高分别建设有古塔印记、如见环州、沙场风云、龙泉叠水、陇东别院五个功能区。
在高耸入云的宋塔映衬下,环县故城展现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故城更是一派热闹非凡的人间烟火,满城的星光向人们倾诉着环州的历史变迁。放眼望去,灯光璀璨、美轮美奂,游人如织,熙来攘往,韵味悠长,一座古韵宋城在明月与灯火中辉映。
这个春节,一起相约环州故城,在绚烂烟火中猜灯谜,品一品羊肉的十八种吃法,去点将台回望厚重的历史文化,在皮影馆观赏隔帐述悲欢的道情皮影,感受陇原特有的年味。
作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体,历史悠久的环县道情皮影以其坚韧的生命力流传至今,结合了当地的雕刻、剪纸、道情等民俗与音乐,巧妙地将古戏皮影与道情艺术融为一体,为人们带来了无穷的喜悦和回忆,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之上民族传统艺术的生生不息。
环县道情皮影的制作工艺也极为考究,要历经选皮、浸泡、框架、刀刮、镂刻、敷彩等数十道工序。在雕刻设计中,人物、动物、景物的雕刻皆曲直有序,阴阳、虚实、疏密、长短错落有致。皮影的着色以大红、大绿、滕黄为主色,兼用少许蓝色、黑色,点染时只用纯色。一件精良的皮影作品是有灵魂的,不仅色彩绚丽,色调和谐,人物栩栩如生,景物浑然天成,背后更饱含着皮影制作匠人们的心血智慧和艺术修养。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对于皮影匠人来说,小小舞台上蕴含着大千世界,环县道情皮影的特点是以唱为主,以说为辅,音乐高亢激扬,婉转明快,曲调委婉流畅,情深意长。过年期间,坐在县城文化广场,与父老乡亲们一同看一出皮影戏,一盏油灯在一块绷起的白布背后点亮,断断续续的二胡、梆子、唢呐等乐声响起时,皮影戏就开始了。在幕后“借灯”挑线表演的师傅手中,在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音乐声中,皮影人偶上下翻腾,辗转跳跃,《盗仙草》《青石岭》《西游记》等一幕幕经典剧目轮番上演,栩栩如生,精彩纷呈。
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时至今日,每当灯光一亮,唱腔一起,一夫当关的骁勇酣畅,美酒良辰的赏心乐事,所有这些,都是散落在时光流转中的点滴和珍宝,更是留存于我们记忆深处里的纯真和质朴。
徜徉榆中 守望家园乡土
在兰州榆中县有一座栖云小镇,这里阡陌纵横,有民宿花海,有非遗体验,有特色美食,更有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隆冬时节的栖云小镇,更是魅力四射。这里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运用现代灯光“形、色、声、光、动”的科技手段,以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彩灯,呈现出一个个既有历史温度,又有生机活力的全新景观。同时,利用栖云花田天然坡地优势,打造“冰雪花灯嘉年华”,开启整个冰雪季的欢乐与激情。
走进白雪皑皑的雪地乐园,仿佛走进了冰雪世界。覆盖在花田的雪、停落在树梢的雪、飘落在地上的雪……无一不在呈现冬日的美丽和安详。置身其中,体验着雪地迷宫、悠波球、雪地陀螺、雪地转转、雪地滚筒、雪上飞碟等冰雪项目的刺激与乐趣,完全融入冰雪,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在这里尽情地放飞心情,感受着冰雪运动的酣畅和激情。整个雪地乐园,欢笑声、尖叫声此起彼伏,让这里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徜徉在千亩“花海”中,百万株颜色各异的“灯光花海”绚丽夺目。新春灯会活动期间,这里将上演唯美的烟花秀,近50种造型的烟花将在天空绚丽燃放,梦幻烟花,唯美浪漫。还有投影技术与特效幻影相结合,打造绚美的3D新春夜光幻影秀,以及无人机超燃星空秀,让科技点亮星空。
俗话说:“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过年期间来到榆中,精彩纷呈的社火表演一定不容错过。在这个庆丰收、庆太平、迎幸福的节日里,一场社火是春节里最热闹的盛宴。
鞭炮声响、锣鼓喧天,打起腰鼓、舞起龙狮……从每年正月开始,各个社火队伍便会画起脸谱,穿上舞服,热热闹闹地耍起社火。大街小巷、各村各镇,到处都洋溢着欢天喜地的年味。
社火队伍中,舞龙舞狮是表演的“重头戏”。表演者们套着“狮子”服饰,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锣鼓声中,或奔,或扑,或跃,犹如雄狮一般,举手投足间极富阳刚之气。耍龙的小伙子们憋足了劲,两条龙在人群中上下翻腾,精彩的舞龙表演使整个社火表演高潮迭起,喝彩声此起彼伏。
具有浓厚西北特色的兰州太平鼓表演,是年味里最具精气神的艺术表演。震天撼地的锣鼓声时而恣肆张扬、热烈奔放,时而深沉智勇、荡气回肠,鼓手们随着节奏翻转跳跃、舞动变幻,龙腾虎跃、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扑面而来。
“元宵锣鼓震九天,城区社火闹新年。龙狮霍霍威风耍,欢声笑语喜气传。”花式的旱船、欢腾的秧歌、铿锵有力的太平鼓、气势磅礴的舞龙、活灵活现的舞狮以及独具特色的高跷表演……在社火现场,一个接一个的精彩表演,已成为陇原年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散发着黄土地质朴的乡村气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饱含着对新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
奔赴文县 守候浓浓乡愁
“山寨的春天已经到来,白马山寨欢迎您,池哥火圈舞跳起来,红色的美酒端起来……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春节期间,在“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陇南文县铁楼乡白马山寨里,当地人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捧着自酿的美酒,欢迎来自各地的游客。
走进这里,文县铁楼藏族乡铁楼寨白马河畔,青山峥嵘、层林尽染,河水淙淙、清泉跃石,展现出一幅秀美的画卷。
移步易景间,一座黛青色的牌楼映入眼帘。穿过牌楼,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群比肩而立、夹道蜿蜒,簇拥出一条窄窄深深的巷子。小巷上空,五彩缤纷的油纸伞绵延伸展,游客被瞬间带入江南意境。
在充满藏乡文化气息的村寨里,生活在这里的白马人,延续着许多古朴而独特的生活习俗。尤其是过年时的“池哥昼”“迎火把”“抹锅墨”等一系列祭祀活动,更是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农历正月十五(有些村寨是正月十三或正月十四),是白马人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生活在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都要头戴沙嘎帽,身着色彩绚丽的民族盛装,用他们独特而古老的习俗闹元宵。
“池哥昼”是陇南白马语的音译,“池哥”意为面具,“昼”为歌舞。这是至今还有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古老且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也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民俗学的活化石。
清晨,全村的人聚集在一起,领队的炮手对空鸣放三声“三眼铳”,寓意 “池哥昼”活动正式开始。随着骤然响起的打击乐声,九个头戴面具、身穿古袍、手持法器的人从指定的地点跳出,他们吟唱着古朴的歌谣,喉音浑厚洪亮。其中四人头戴木雕彩绘面具,反穿羊皮袄,背负一串铜铃,足蹬牛皮靴,左手持宝剑,右手握牛尾刷,扮成山神,舞步遒劲粗犷,叫“池哥”;两人头戴雕菩萨面具,身穿宽袖对襟长裙,手持一方花手巾,扮成菩萨,舞姿柔和优雅,叫“池姆”;另外两人身穿麻布长衫,头戴草帽,扮成夫妻,唱说白马人的苦难和历史变迁,叫“池玛”;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儿童脸上画上油彩,随意唱跳,扮成“猴娃子”。
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们跟在舞蹈队伍后面唱歌跳舞,整个队伍从寨子的最高处开始,由东向西,自上而下,从早到晚,挨家逐户而舞,意在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安宁。
“多情的白羽毛哟舞动在心间,九十九支歌儿总是唱不完,火圈舞步洋溢着幸福美满……”天色渐渐黑暗,皎洁的月光下,熊熊篝火冲天而起,清脆的锣鼓声响彻山谷,白马人端起了醇香四溢的咂杆酒,唱起了古老悠扬的敬酒歌,跳起了热情豪放的火圈舞,迎来了又一年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