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读好书!
白杉
白杉第五本摄影集『stop wishing』·上海街头
白杉《独白》签名版
白杉《横断歩道》手工裁切设计
陈生平,1966年出生,湖南张家界人。
陈生平《三生石》签名版
自我的祖辈开始,我们便在中国洞庭湖平原与云贵高原之间的武陵山,过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1992年,这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旅游业悄然兴起,游客纷沓而至,现代旅游文化随之蔓延,区域内的环境、原生态景观,传统文化,生活方式乃至心理状态都受到冲击。我始终关注自己的内心状态与武陵源自然空间变化的联系。我的作品试图诠释和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旅游文化快餐化的侵染下,自己内心与武陵源自然空间变化的联系。我正在用我的摄影作品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构建一场属于我自己的视觉文化盛宴——《遗产》。
陈雄鹰,1976年生,湖南资兴人。
陈雄鹰《乡镇干部》签名版
陈雄鹰从1997年利用近20年的业余时间拍摄了湖南郴州市资兴乡镇干部艰苦工作、和生活照片12000余张,从中遴选400余幅并附文字编辑成了《乡镇干部》摄影集。用镜头记录了资兴基层农村发展变化的一幕幕景象,是我国农村发展和变化的一个缩影。本书为目前我国唯一一本公开发行用影像记录乡镇干部的题材的书籍。
崔凤华,河北省吴桥县人。
崔凤华《杂技之乡》签名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半农半艺谋生方式的杂技文化渐行渐远,老艺人们不断的故去,古老民间文化形式面临着不可逆转的流散和转型,被新的演出方式和教学模式代替,那种深植民间的性质改变了还是没有改变?杂技之乡是发展了还是消退了呢?我只能默默的用相机记录,没办法给出答案,我只是用镜头在喃喃私语,与农耕时代的杂技之乡告别,见证新形势下蓬勃发展的新杂技之乡的成长。
冯唐春,1970年6月出生,江西景德镇人。
冯唐春《CHINA 瓷》签名版
《CHINA瓷》是冯唐春的摄影项目,他把相机对准了身边的陶瓷手工艺者,陶瓷与人在这块土地上的关系,在思考中运用肖像式的方式重构了他们,主观的运用了膜抽离了现场中的人和事,观念性的隔断让他们在平实的环境中更突显而生动,希望被安置在膜前的陶瓷人不再是具象化,而被抽象性地注入更多的解读和凝视,这样的凝视是瓷与艺者的精神所在。奔流不息的昌江水,千年不熄的窑火,铸就了瓷都景德镇的血脉与灵魂。——杨延康
高铁柱,1967年出生,山东临沂费县人。
高铁柱《一个普通家庭的记忆档案》签名版
有时记录是最好的表达,真实的视觉冲击往往让我们心间那最柔软的地方为之动容,钩沉起我们曾经的过往。他这本影像的表达,超越了自己这个小家,高铁柱是在通过自己的视角表达我们的记忆。共同的记忆会唤醒我们对生命、生活的认知,同时反映我们当下的思考。——石钟山
龚峻,1971年生于中国江苏靖江,现居于江苏苏州。
龚峻《在他们消失之前》签名版,世界影像民族志
《在他们消失之前》作品是关注地球上正在逐渐消失的原始部落,记录下部落最后族人的影像。摄影师龚峻走访了全球隐藏在山脉、冰原、丛林、山谷的原著部落文明,用镜头定格了每一个原始部落文明的风景和人像。 这本画册记录了部落中最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最生动的生活场景,恢弘壮丽,震撼人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不同文明中留存的原汁原味、经久不衰的美。书中还附有作者实地走访获得的第一手文字资料,详细介绍了每个部落的起源、习俗、信仰和饮食等,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共3万余字,真实且珍贵。
胡力,1955年出生,河南新乡人。
胡力《中原》签名版
河南是我的家乡,我敬爱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我敬畏这条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滔滔黄河,我敬仰这片发源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大地,我敬重世代生息在这里的人民。固守本土,镜头始终对着故乡,对着生活,对着百姓,是我一生的挚爱和眷恋,更是发自内心对家乡的深情亲吻和不离不弃的拥抱。
胡力《土神·火仙》签名版
千多年以来,陕西人一直保持着用戏装游行的方式来庆祝社火节的传统,以此表达对这两位神灵的敬意。他们根据传统戏剧的标准和所表现人物的性格,在脸上涂画并穿起古老的戏服,这些人物可能存在于历史或神话之中。要找个参照物的话,我们可以把它与欧洲传统的万圣节作比,基本上可以称作它为中国的万圣节。
胡力选择了一个一个的来拍摄这些彩妆人物形象,正面一张反面一张,前后双屏为一套。然后他把色彩饱和度减弱,既保留了戏剧性的锐点,又使照片具有老旧的效果,达到与爱德华·柯蒂斯的老照片效果。实际上胡力想追问对传统文化留存的忧虑:“在对待民族之根的传统文化拷问上,我们该如何对待向前与向后呢?
胡力《掘火者》签名版
他们是小煤窑的矿工,一下井就要超强体力,连续劳作八九个小时以上,而且不吃不喝。他们在数百米深的地下不停的挖掘着,而陪伴他们的是瓦斯、塌方、煤尘……
他们涌出井口,仿佛一个个泛着乌黑光亮的“铅雕”,两眼射着冷白色的光。
他们是最贴近地球的人,在黑暗中挖掘,献给人们的是火和热。
艰苦的生存环境铸就了他们的坚毅,生活的负重让他们选择了无奈。坚毅和无奈是我镜中个人情感和审美的倾诉。
愿他们都平平安安的好好活着!
胡力《幸福·向后向后》签名版
《幸福》
我曾用凝重的影调表现矿工,或许那是一种流行的被强化的印象。但包含着我深切的感动。
在持续的接触和观察中,我看到了他们作为“矿工”以外更多的更日常的东西,矿工在我的眼中变得更加鲜活和丰富。照相这一最日常的,并且与我有关的场景,在背景、人物的对比、并置中赋予影像象征意义和表述深度。复杂的心绪充盈,溢出……
《向后·向后》
脸谱,服饰,还有道具。一个人物,一个角色,一个个情节,一个个故事,是一个象徽。是一个精神的承载。“社”为土地之神,“火”能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驱灾祈福。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关中社火,延承到今天。在每年的正月里依旧热闹、红火。内容之丰富,表演之精致,气氛之热烈,如此的形势之下该是蕴含有多少中国民间百姓在千百年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淀而来的寄托与诉求。当我把镜头对向这一切的时候,喧嚣和热烈都后退了,我试图舍弃掉一切干扰视觉的情节,让影像和动能归零,回复到初始的开端,用最直接、直白的图示。能清晰显见出这岁月的沉淀来…… 拍摄于丁亥年正月。秦川,关中。
胡力《采煤工的幸福生活》签名版
胡力《天井人家》签名版
中国窑洞是世界上独有的、最古老和最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洞穴式民居样式。河南省陕县西张村镇庙上村以奇特的民居“天井窑洞”(学名“下沉式窑洞”)村落,成为中国窑洞的典型代表之一,2011年入选“地坑院营造技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天井人家》拍摄于2002年至2004年。当时全村165户(670人)人家,其中137户(550人)人家居住在80余座“天井窑洞”中,仍然保持着人与土地、自然和谐的生态原貌。《天井人家》是作者历时三年,对该村进行专题性拍摄后完成的图文画册。画册收录照片48幅,记录了早年村民居住生活的真实场景和生存状态,并以图文并置的形式,介绍了“天井窑洞”的形成过程、建筑形式,被摄人和家庭状况,以及当地人文习俗等情况,具有摄影欣赏和史料研究的价值。
黄一鸣,1960年11月生于海南岛,印度尼西亚侨眷,祖籍广东粤北翁源县。
黄一鸣《海南先住民》签名版
本书用纪实摄影记录了海南黎族苗族生活场景。画册分15个专题,讲述黎族苗族日常生活的故事。
黄一鸣《海南纪事》签名版
本书是作者近40年来在海南岛上拍摄创作的有关大海的纪实摄影专题,画册共分10个专题,包括:海南疍家人、洋浦渔事、琼州海峡等等。
黄一鸣《闯海人》签名版
《闯海人》是一部在特殊年代里产生的特殊影像,是发生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以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为时间标志,以“十万人才过海峡”历史事件为时代特征而集成的珍贵人文历史画卷。本书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这一历史现象,让更多的人更加清楚的了解闯海人的生存状态,是对20多年来闯海人与闯海现象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黄一鸣《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签名版
《原告》内容由3个篇章支撑,第一篇章,以史以图为证,主要是黄一鸣近年来收集的日军侵琼老照片,见证了日军侵琼时期的种种惨绝人寰的历史事实;第二篇章,为海南“慰安妇”血泪史,图片除个别资料外,全部由黄一鸣寻访拍摄,时间跨度10年,慰安妇详实的口述史,是对日军侵略海南犯下涛天罪行的血泪控诉;第三篇章,为黄一鸣和另一作者刘小利近十年来走遍海南省十多个市县寻访拍摄的60多位日军侵琼见证者的肖像,以及他们对日军野蛮行径的控诉。
何力,1964年03月15日出生,现居成都。
何力《洞邃》签名版
人往往这样,无心插柳柳成阴。何力沒有艺术教育背景,但他有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执著,有天赋及悟性,这对一位摄影人来说十分重要。初识摄影的何力没有江湖功利心,只是纯粹地吸收和学习,他懂得洞邃是深远穿透的观看,在符号性的构成产生隐喻及妙趣,浑然天成地表呈出藏地的发展和变化,表达出民族的本性,这就是何力的藏地影像。跃然纸间的开版图,佛被墙阻隔,是破墙面然还是坐等?庄严的法座见证信仰,祥云瑞和伴起朝拜的脚步,年轻的僧侣把明星科比照片同活佛像同贴一壁,坚强的藏族男孩传承着信念,难忘那双眼睛。冰雪融化出清澈的流水诵动六字真言,真实的场景被视觉化,天地人被记录在何力的《洞邃》中。如实来,如实去。不见尘埃。摄影需要灵性更要憨实,两者兼得路才远长? ——杨延康 2021.3.8于成都
黄利平,1959年生,山东垦利人。
黄利平《滩区·故乡》签名版
黄利平老师的《滩区·故乡》是我编辑的,他给我看了37000多张照片,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编辑。书出版后还开了一个小小的研讨会,会上也很荣幸地见到了张照堂和郭力昕老师。张照堂老师在研讨会上发言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了这本书我很喜欢,但是我要请教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第一张照片和最后一张照片都是虚的?”我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呢?一个离乡的人在返回故乡的时候会“近乡情更怯”——心情很激动,相机会拿不稳;当他再离开家的时候,从汽车后视镜里回看自己出生的院落时,泪眼模糊,这自然也是虚的。实际上,这种虚的照片便恰好呼应了那种感受,这是图片编辑作为第一读者的一种共情。——孙京涛(著名摄影家、图片编辑、策展人)
江浩,1962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现居山东济南。
江浩《东张西望》签名版
随时随地,都会有许多事情发生,有时恰好就发生在你的眼前。有意或无意中,你成了一个东张西望的人,一个旁观者,匆匆一瞥或拭目以待,然后溜之大吉。其实,稍不留神,那些事情就可能降临在你的身上,因为生活的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当你在观看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看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
江浩《戏与梦》签名版
沉淀在民族血液中的京剧艺术,从民间到宫廷,从古老到现在,风风雨雨一路走来200多年,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艺术的磨练,这种被称为“国粹”的艺术样式,带着中国古老的文化元素和时代气息,向世人诠释着一个历史与现代故事的前世今生。
金光永,朝鲜族,1961(辛丑)年生人。
金光永《雪野的守候》签名版
《雪野的守候》是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传统村落为背景,作品勾勒出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城市化进程和延边朝鲜族农民为“韩国梦”而弃耕出国后的现状——“戏剧化”的乡村废墟。
罗怀学,1960年代生,祖藉云南昭通,现居昆明。
罗怀学《故乡》签名版
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
1999年至今,我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自觉不自觉之时,默默地摁下快门,用相机记录着金沙江下游两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尽管拍得有些散漫、随意和游离,少了些理性、系统和缜密,却始终从未停止过拍摄。直到 2007年的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要在距家乡下游60公里的金沙江最末端建向家坝电站。突然间,我魂不守舍,一次次从省城昆明跑回老家,恨不得用手中的相机,把家乡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通通定格在方寸之间的黑白胶片上,记录下家乡父老乡亲的生存状态、生活场景和喜怒哀乐。为他们立此存照!聊以自慰一个远方游子对故乡长长的思念!
2012年10月,向家坝电站蓄水发电,家乡的山川风貌,人文景观,连同儿时的美好记忆一道淹没在了库区湖底,成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李泛,陕西西安人。
李泛:穆花苍烟+苍衫彝鹰+恒古苍穹(均为签名版)
李伟,1976年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李伟《走过的路》签名版
李伟摄影集《走过的路》(walked and walking),这本书是摄影师本人的创作手记,书中包括李伟摄影创作十多年来的三个系列作品《后三峡》、《大地》、《新疆》,共收录130张照片和大量的拍摄手记。书采用布面精装,是小巧的口袋本。
李伟《天山南北》签名版
刘新喜,1960年出生,山东淄博人。
刘新喜《樵岭前–乡村时间》签名版
齐长城脚下
樵岭前村,一个普通农民,用影像把瞬间定格在记忆里。
牛红旗,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于宁夏固原。
牛红旗《疼水·我的西海固》签名版
本书为摄影家牛红旗的摄影作品集。入选本书的摄影作品获得2018年阮义忠摄影人文奖,获奖摄影组照原名为《我在西海固》。入选本书的100余幅作品全部取材于西海固的自然、人文景观。
宁舟浩,1975年4月出生,山东济南人。
宁舟浩《毛家工业园》签名版
《毛家工业园》教科书一般的纪实摄影。不少人都在纠结“纪实摄影”的定义,甚至引经据典批驳纪实摄影的真实性是一种建构的幻觉。岂不知罗兰巴特兄早就曰过,你只有把一个词汇原来的“所指”掏空了,才能借壳填进去全新的隐喻。对摄影家而言,只有把“纪实摄影”的本意(假如有的话)甩在一边,才能赋予它全新的含义:一方面,你可以展示自我的观点和态度;另一方面,可以不断突破纪实摄影的成规,拓展其疆域,使之面貌一新。朋友们不妨看看宁舟浩是如何用他的方式重新定义“纪实摄影”的。——孙京涛(著名摄影家、图片编辑、策展人)
秦军校(深圳),著名人文摄影家。
秦军校《深圳围·深圳村》签名版
一本献给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的画册
孙京涛,山东莱阳人。
孙京涛《郊迥》
《郊迥》把“情节”“情景”和“情绪”用丰富的影像语言和视觉符号巧妙编织在一起的画册。这是摄影师、图片编辑孙京涛在山间采撷的新诗。
疫情期间,尽管孙京涛无缘到抗疫一线拍摄那些勇敢的人和事件,他却另辟蹊径,用冷静平静安静的视角,审视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最日常平常经常的关系,视觉的隐喻性与意义的揭示性耐人寻味。
赛力克·木胡什,1962年8月出生,新疆阿勒泰市人。
赛力克·木胡什《我们的太阳在路上》 签名版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哈萨克族牧民,在整个1000公里的往返迁徙过程中,以家庭为单位平均搬家达到80余次。转场是哈萨克族牧民生活的一部分,牧民要赶着畜群,带走所有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其中包括居住的毡房。这些物品通常由骆驼驮运。除季节性搬迁外,为了让牲畜吃到足够的新鲜牧草,也可以视草场情况适时转移驻地。每到秋日来临,他们就要从水草渐枯的夏牧场迁移到背风向阳的“冬窝子”里去;而当夏日来临,他们就要迁回水草丰美的夏牧场。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史修林《遗痕》签名版
企业于2013年整体搬迁,而老厂区因种种原因就此闲置多年。斑驳的厂区内一直保持着匆忙搬迁时的原样。千疮百孔的厂房遗痕遍布,从中也能窥探出它当年的辉煌盛况。这个在当地标准的规模性企业,无论是在改制前还是改制后,都是当地纳税大户(搬迁后依然业绩非凡)。曾经的它拥有15个车间,员工更达3000多人,生产的绢丝及其制成品远销国内外。但这所有的一切,终究抵不挡不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这片历经岁月洗礼的厂区,终将会被夷为平地,最终荡然无存。
谭秋民,自由摄影师。
谭秋民《高井弄》签名版
高井弄是浙江省丽水市中心一条不足二百米的的小巷,但因为她的位置非常特殊,是丽水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地方。她连接丽水市区两条主要商业街---中山街和继光街,特别是夜幕降临,狭窄的小巷,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里有年轻人喜欢的美容美发、纹身店、格子铺,各类风味小吃,装饰品店鳞次栉比。这里充满时尚、潮流和活力,但与色情没有一毛钱关系。不过,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许多原住民已搬离,混杂着各个阶层的租客。
实际上,许多城市都有这样吸引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在我记录的两年里,她既是青年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时代发展的缩影。追求时尚、讲究生活品味、融入多元文化甚至带点叛逆是青年人不变的主题。这古老的小巷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唐辉吉
唐辉吉《漂泊的城市ADRlFT lN CITIES 》(1998-2020)
唐辉吉《疍家往事》签名版
《唐辉吉摄影作品精选》限量收藏版礼盒
当代景观社会影像《在现场》[之一]
2014年秋天,在广西第六届摄影理论研讨会上,《南国早报》记者唐辉吉就全民摄影时代新崛起的全民“记者”,利用便捷的高科技和网络平台即拍即传照片对新闻摄影的作用发表见解,阐述全民“记者”将逐渐替代传统媒体的摄影记者,这一前瞻的意识引起我的注意。
唐辉吉从事新闻摄影多年,他穿行于南国都市的大街小巷,深山村落,目击了无数新闻事件,记录了逝去的瞬间。近日,整理一部新闻背后的故事《在现场》,清晰地传达了一个都市的人文景观,引人入胜,非常解渴,值得一读。——刘铁生
唐辉吉《似是而非》 签名版
......
这一集《似是而非》,犹如带刺的玫瑰,既好看,有趣,也有幽默和讥讽、嘲弄。虚头巴脑的唯美骚姿,虚情假意的粉饰装裱,为了点儿现金的迎合谄笑……一切,为了成就自己,完善自己,而失去质朴、自然、鲜活的本真。凡是鲁迅当年痛心疾首批评的,在当下,全部“沉渣泛起(鲁迅语)”。当然,唐辉吉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及时准确地拍下世人、世相的瞬间浪花,一瞬即变为结晶体的图像。接着编织成组,做了醒世、明世的图谱,借此,舒张民众的激情和天下的道义。或许有人会笑唤我,说啥时代了,还说激情,还说道义?哪说啥?说卑鄙无耻?说巧取豪夺?或者说醉生梦死?可能我不会;唐辉吉更不会。——石宝琇
《唐辉吉绘画作品选:东看西画》精装盒装版
田崴,字岳生,湖南湘潭人氏。
田崴《彩墨集》 签名版
田崴油画《荷风系列》签名版
唐立红,女,祖籍江苏,现居昆明。
唐立红《隔河村》签名版
隔河村,因游历高原明珠抚仙湖而相遇,居抚仙湖、星云湖相连玉带河之出口,背靠野牛山,面朝碧波万顷的抚仙湖,全村300余户1000余人,以海、罗两姓居多。相传元代前就有先民居住,海姓、罗姓祖先于明嘉靖年就随明军落户于此,多习水事渔已延续十四代。
......
2020年3月起,隔河村随着环湖棚户区改造生态治理移民工程的进行整体搬迁。翻看数万幅的影像资料,那晨雾中缥缈而归的渔船,那挂满金色玉米的小叶榕树,阳光下随鱼拍的敲打从渔网滑落的雪白银鱼,海老伯黝黑发亮的脸庞,罗大娘慈祥善良的目光,小海哥拉着渔网肌肉满满的手臂,罗大姐盛情发出的“请饭”邀请,小媳妇补着渔网和吸水烟桶的夫君深情的对视,漂亮宝宝粉嘟嘟的脸蛋,孩子们在岸边石堆上嬉戏的笑声,鸡鸣狗叫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泪目。这一切即将远去,迎来的将是抚仙湖的生态恢复和沿湖全面湿地化、园林化、生态化以更好的保护抚仙湖的国家一类水资源。
吴晓鹏,1965年出生,广东新会人。
吴晓鹏《溯·望-陇州社火影像》签名版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陇州社火的专著,对于传承陇州社火艺术,推进陇县文化旅游事业,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吴晓鹏以影像的观看方式来追溯历史,在探索中去感悟人性与自然世界。他选择了社火活动非常普及和典型的陕西省陇县(古称陇州),用摄影家独特而锐敏的眼光对“社火”这个话题做了一次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相依相佑的精彩阐释和深度叩问。
王爱华,1969年生,山东滨州人。
王爱华《时光颗粒》签名版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时空的大漠里,个体生命不过是极其短暂的一个瞬间,一粒微不足道的尘沙。从诞生到死亡,那些珍珠般的时光颗粒,宁静而悠远,永恒而美好。
王淋,70后,久居北方的南方人。
【签名版】中国纪实典藏-王淋作品集
在工作之余从事摄影工作已经很多年了,这些年当中得到了单位的领导和周围同事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成了反映空姐生活的上千幅作品。耗费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为了这项事业,我同样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要说“外泄”,不如说是曾经的一些投稿作品被人盗用,使我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
当我利用一切工作之余的时间拍摄,持续记录了5年以后,却变成了隐私窥探。致使我失去了空中乘务员的工作,同时也失去了继续拍摄的条件,就这样为这组作品画上了戏剧性的句号。
王伶春,1953年11月,湖北武汉人。
王伶春《牵挂 怒江·独龙江》 签名版
文面习俗是独龙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活化石”,是独龙族在特殊的生存环境里形成的最具特色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符号。因此有“没看到文面女,等于没看到独龙族”的说法。文面女是独龙族特有传统文化的表征。独龙族文面文化作为子项目归入到“卡雀瓦”节,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王士杰,浙江宁波人,自由摄摄影师。
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系列
王士杰《路的尽头》
出版机构:浙江摄影出版社
内文:四色印刷+图片局部过油,共5色
封面:布面精装,书脊烫银,封面压凹
护封:覆亮膜
开本:正16开,19×21cm
王琛《地球呼唤》典藏版
此图书包含930张摄影作品,是王琛对地球环保理念的诠释之作,用摄影作品本身呼吁大家保护地球,在王琛看来,作为摄影艺术家必须 用镜头阐述摄影人生,用画面讲述人生故事,一个摄影家眼中的世界,并不只是唯美的画面而是蕴藏在作品的无声的摄影故事和社会责任!
于全兴,著名摄影家、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于全兴《中国母亲》 签名版
2001年,我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委派,只身前往中国西部地区,采访拍摄贫困母亲,以及她们在得到“幸福工程”救助后的生存状况。对我而言,那是一片陌生的土地,所见所闻,深感震撼。尽管行程艰辛,我还是义无反顾一次次背起相机前往。
贫困是真实的存在。我从贫困母亲的眼睛里,看到的是对苦难的坚忍和对幸福的执著;从脱贫母亲的笑脸上,看到的是希望。
阎 志
阎志《古老的大陆》签名版
本书主要反映了太平洋西岸中国大陆及其多民族的根本面貌与生存现象,内容以北黄海、长白山脉、鸭绿江流域、松辽大平原、蒙古高原、阴山山脉、 太行山脉、黄土高原、准噶尔盆地、大运河、横断山脉等地理形态为空间节点, 发现属于这片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伟大力量和勤劳勇敢的人民。整个作品思想 深邃、结构宏大、叙事磅礴、风格鲜明。作品拍摄时间开始于 1970 年代,断断续续历时近半个世纪。
叶琳,1960年生,云南会泽县人。
叶琳《乡情乡音》签名版
纪实摄影是指起到一种证明、证据和文献作用的摄影类型,对人类社会进行真实的记录,具有社会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作为纪实摄影的实践者,叶琳的作品涉及的题材涵盖云南本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个体、族群,包括对民俗、日常生活的全景式记录,也有部分民居、地理等风光图像,这些图像对于保留云南人的历史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 。
叶琳对云南的常年关注与持续拍摄,不仅表明他对摄影纪实价值的体认,更是体现了他对云南百姓的深厚情感。他镜头中有天真的孩童、怡然自得的老人,田间小憩的村民,那一张张面孔美好、遥远,又有一丝神秘,这种距离感呈现了艺术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所言的艺术作品之“灵韵”。徜徉其中,我们很难不被图像所营造的氛围所感染,也很难忽视叶琳的赤子之心,浓浓乡情满溢其间,醇醇乡音仿若耳边。——郭浩(云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2020年7月
余海波,1962年出生,河南永城人。
余海波《模糊的边界》签名版
这是一本穿越时光隧道呈现深圳人奋斗轨迹的生命记忆,这是一本浓缩城市化中国移民寻梦的历史标本。现实与幻想,此岸与彼岸,肉体与灵魂中寻找与冲突的链接。此书告诉你一个充满勇敢与冒险的当代中国移民。
岳晓龙,现居住于甘肃庆阳。
岳晓龙《25km》签名版
摄影图像既是摄影师向外部世界投出的目光,也是摄影师向内心深处抵近的路标。耐看的图像,必是内外交集和“内外兼修”的结果。青年摄影师岳晓龙深知其中要义,视“25KM”的方寸天地为内在自我与大千世界对话、链接的场域,便有了这修为般的用心行走、观察和捕捉,并将这宁静饱满、直抵心灵的图像呈现给我们。——赵利文
严明 1970年出生,安徽定远人。
严明《昨天堂》
不同于有些刻意营造某种不安与危机的的照片,严明照片中的不安是通过相对安详与稳定的形式来呈现,而照片中的荒谬也是一种源自于平淡中的荒谬。而人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也是既疏离又无法分离,人身处其中,却又不属于它。通过这种方式,他给出了也许比较能够揭示当下中国社会的某种世事沧桑的视觉隐喻。——顾铮
严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如果你也曾经历意义感的丧失,也曾难以抵御世界的焦灼无常,请一定不要错过严明。
郑小乐,1978年生,山东泰安人。
王琦 郑小乐《随遇而安》签名版
随遇而安,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事情,它显得无奈和消极。随遇性是自然的?神性的?还是人为的?为什么要安放在这里?在顺其自然、顺应环境中不怨怼,随时随地等待时机。如此的周遭让你有无限的可能性和探寻性,随遇而安也是一种机缘巧合,也是一种邂逅的观察。社会的发展,人类变得越来越功利,物欲横流下的随心所在,让物象超越自然随遇挪移和荒诞安置,人性改变了物性。自然而安有景观中存在的天然性,人为而安却超越了现实变得滑稽无序,迷幻出诱人的色彩,我们在认知及感知中悟出,于是产生思考,于是我们有了《随遇而安》的观看及记录。——杨延康
张元奇,1936年4月出生,江苏高邮人。
张元奇《时代的背影》签名版
作者从影60年老照片汇集
赵守光,1955年出生,山东淄博人。
赵守光《钢铁无语》签名版
沉默的钢铁大音希声,它坚毅的品格是多么的纯粹;而默默奉献的钢铁工人又是多么的酷似钢铁,只是比钢铁更多了些无声的柔情。英雄无语,天真从容;钢铁无语,岁月真情。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是把日子浸泡在了汗水里,把岁月熔铸在了钢铁里。我抓拍这些镜头时,也没有刻意地去挖掘、思索、颂扬什么,就是一种自然实在的原始记录,就是劳动者们一种常态的瞬间定格。与其说是一种企业影像资料的积累,不如说是对一个群体工作状态的写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生存缩影。
赵守军,1962出生,山东淄川人。
赵守军《中国斑马线》签名版
斑马线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斑马线上移动,成为了城市一道别样的风景。斑马线上就是人生的一个流动舞台,不知道有多少素不相识的人在这里擦肩而过,不知道有多少人亲朋好友在这里牵手经过,更不知道又有多少异乡人在这里瞭望城市。无论是那女老少,无论你是来自何方,无论是地位高低,只要他们站在了一个斑马线起点,他们都是过客。
斑马线上有很多人,这就是社会,他们每天都在奔波,这就是生活。
支宝成,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
支宝成《帝陵惊梦》签名版
支宝成走陵,拍唐陵,应该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他的童年,就和皇帝,和陵,和唐朝密切关。他出生在唐代皇家公园的遗址上,因为他老家金泘沱村就紧挨着曲江池村。何为“泘沱”?靠水的地方。靠啥水?曲江池水。虽然唐朝亡了以后曲江池也逐渐干涸,但那巨大的湖盆还在,而且逐渐成了驻满后世人的村庄。如今又是碧水泱泱,还恢复了臆想的大唐芙蓉园。而曲江池和金泘沱,却被永远消失。——石宝绣
赵利文,1968年出生,陕西西安人。
赵利文《人间乡土》签名版
502张老照片
赵利文《1980年代的城市记忆》签名版
1984-1993年,赵利文连续10年将镜头对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安,用2万张胶片细腻朴实的勾画出一部珍贵的80年代西安市井众生相。他是专注于中国80年代城市影像的先锋者与觉醒者,为我们留下了80年代古城西安极其珍贵的历史风俗画卷,其作品堪称是80年代中国城市影像的清明上河图。
赵利文《流浪艺人》签名版
流浪是一种“在途中”的状态,仿佛人类还未定居下来的原始生活。粗粝的生命在流浪中开始与完成,一种更真实、更凛冽的人生。这里没有怜悯,没有同情是摄影的完全融入。这些朴素的影像既是流浪艺人生存的真实写照,也是摄影家狂野自我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家族相似”式的中国记忆:八九十年代商品社会背景下中国人的生存缩影,一个时代的精神流浪。——徐淳刚
赵利文《痕迹》签名版
摄影是对人类生活的洞察与记录,所有杰出的摄影师都关注人类双重的生活痕迹:尤金·阿杰特,罗伯特·杜瓦诺,奥古斯特·桑德,贝歇尔夫妇······《痕迹》有法国摄影和德国摄影的味道,但最终是如真如幻的中国味道:转眼繁华殆尽,富贵一场大梦,唯有痕迹在人间。—— 徐淳刚
赵利文《王政龙流浪记》签名版
赵利文《邂逅垃圾台》签名版
四十二岁以前,老刘是个光棍。四十四岁之后,他又成了单身。短短两年,老刘经历了一场非同寻常的爱:突然,一个女人来到他身边。她不知从哪儿来,然后,消失了。如果不是一位摄影师恰好用镜头记录了这一切,可能没有人会留意这个故事。——摘自赵利文《邂逅垃圾台》木闻/文字
张兰坡,祖籍湖南,生于兰州,现居广东肇庆。
【签名版】《张兰坡》原相纸印限量收藏版册页
随书附赠一张专门为这本书创作的作品《一枝斜》
“原相纸印系列”收藏册页,选择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的代表作,以尽量接近实物照片的印制工艺和材质来呈现摄影作品的原相之美。每套作品精选同一或不同专题的20幅代表作以册页形式组合,分可单幅欣赏,合可作为照片系列品味艺术家的个人风格。纸本以近12英寸照片尺幅制作,可执于手端细品,可装裱展示,亦可收藏留存。
原相纸印工艺是基于传统纸质照片的视觉呈现与实物质感而定向研发的一套特殊的印刷技术,其工艺特点是追求还原照片的色彩、影调、层次、质感表现,追求模拟胶片特有的自然颗粒感与影像层次。
【签名版】中国当代摄影图录 / 张兰坡卷
本画册由蝴蝶效应出版,当代摄影图录丛书之一。收录了《立约记》、《欢乐颂》、《韶光》、《龙袍》、《血脉荆冠》、《瘿河》、《凌烟阁》、《神话》等系列作品。
张西林,祖籍山东邹城,自由摄影师。
张西林《乡市:沂蒙山小调》签名版
周国献,中国雅昌影像签约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业遗产大数据中心兼职研究员。
周国献《远去的轰鸣声——荆楚工业厂房类型学图录》签名版
周国献《退场》签名版
关于“部队停止有偿服务”的专题摄影作品集
周国献《汉正街相册》纪实摄影作品集签名版
周国献《大武汉》纪实摄影作品集签名版
周国献《江城水上人家》纪实摄影作品集签名版
周国献《自动售套机》观念纪实摄影作品集签名版
文广:再·《挑衅》 签名版
文广的作品是真正的城市街头摄影,独特性不在于影调,而是精神。——《中国摄影》编辑 刘清
王争平和他的学生们《草原很近 马蹄声很远》
《实相慕》
2021丽水摄影节“实相慕”摄影展同名画册
殷復滄《艾山村》签名版
殷复沧,男,1959生,籍贯山东聊城东阿
纪实影社
是由一群热爱摄影的人们共同组建的
我们有着不同的摄影经历
摄影让大家走到一起
照片拍的好坏暂且不说
我们心中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
每天都要超越自己
每天都要让摄影记录自己
纪实影社画廊
▼
原标题:《618 | 纪实影社,向优秀的摄影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