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陇州

古代河东在山西,河内在哪?

(来源:网站编辑 2024-05-13 03:42)
文章正文

河内在哪?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当然在越南的北部了,这是越南首都。河内位于越南北部的红游下游,是越南仅次于胡志明市(西贡)的第二大城市。不过,我们今天说的是我国的河内,当然,在宋朝之前,越南河内也是我国的地盘,时称交趾。

图片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荀彧说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兖州的曹操出兵攻打徐州要报杀父之仇,吕布趁机偷袭兖州,曹操还要继续攻打徐州。谋士荀彧劝道:“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荀彧所说的河内在哪呢?当然不在越南,而在河南。

河内的“河”指的是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然后几经曲折,在内蒙古托克托县由北向南流淌,经数百公里后,在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的风陵渡附近由西向东流淌,并汇入渤海。对于黄河的这段大转弯处,古人将之分为三个部分,黄河以东称为河东,也就是现在山西的西南部,后代指整个山西。黄河以南称为河南,本来是指河南洛阳附近,后成为省名。黄河自洛阳以北地区却没有称为河北,而是称为河内。

图片

汉高祖刘邦时设河内郡,当时还有河南郡、河东郡,与河内郡并称为三河。河内郡的辖区,包括太行山以东的河南省北部地区,包括现在的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辖区皆在黄河以北。河内郡的治所在怀县,也就是现在河南武陟县的西南。

在两汉三国时期,河内郡是响当当的天下大郡,尤其是东汉与曹魏。东汉与曹魏国都在洛阳,就在河内郡西南的黄河南岸,可以说河内郡是洛阳的北面门户。河内郡扼太行山和王屋山南线,地势非常险要,史称“河内外有虎牢之险,北有太行之固,连带沁(河)、沇(水),雄襟晋卫,实陆海之都会也。”对洛阳的朝廷来说,只要守住河内郡,北线无忧。

图片

东汉光武帝刘秀拿下河内之后,洛阳在更始帝刘玄的大司马朱鲔手上,刘秀非常忧虑。在刘秀看来,河内是河南(洛阳)与河北(冀州)的双重门户,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必须有能力强又忠诚的大将来镇守。邓禹推荐了寇恂,在邓禹看来,河内就像当年汉高祖刘邦的关中,在刘秀平定天下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寇恂也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朱鲔发兵从洛阳进攻河内(焦作市温县),寇恂就说:“温县是河内之屏障,丢掉温县则河内不可守。”实际上如果寇恂如果丢掉了河内,他的主公刘秀可能也要找地方要饭去了。

图片

咱们看《三国演义》,第五回是《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专权,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就有河内太守王匡。这在历史确实有其事,不过有意思的是,盟主袁绍就和王匡一起屯兵河内,与在洛阳的董卓对峙。

由于河内是洛阳的北线门户,诸侯都对河内虎视眈眈。作为盟主的袁绍不去别的地方,只屯于河内,显然是大有深意的。河内夹在河南(洛阳)与河北(冀州)之间,袁绍“赖”在河内不走,进可席卷河南,退可谋得河北,是谓进退皆无忧矣。与河内无关的曹操也非常重视河内之于打败董卓的战略意义,他说:“如果袁渤海(袁绍任渤海太守)率河内之兵南临孟津(洛阳的黄河渡口),诸将从各个方向进攻,何愁董卓不破?”可诸侯各怀鬼胎,互相算计,根本没人听曹操正确的建议。

图片

再说一件事。我们都知道公元249年,曹魏太傅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斩杀曹爽等人,彻底控制曹魏。司马懿传子司马师,司马师传弟司马昭,司马昭传子司马炎,三代四人最终代魏成功,建立了晋朝。司马懿是哪里人?《晋书-宣帝纪》写得清清楚楚:“河内(郡)温县人也。”温县,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距离洛阳更只有一河之遥。东汉时有很多清流高门,比如颍川荀氏、汝南袁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自然也包括河内司马氏。

图片

河内郡最早废于隋朝,然后几经兴废,北宋称怀州河内郡,金朝随之。元朝称为怀庆路,明朝为怀庆府。清朝虽然也有怀庆府,但辖区已不包括汉魏时河东郡的东部了。清朝的怀庆府,基本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的前身。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